海归“农民”的有机树莓农场

2015年02月12日01: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海归“农民”的有机树莓农场

  “对我来说,树莓就像是我的孩子,有什么性格,遇到过什么事,我全都知道。”黄远超站在一望无际的树莓种植园里自信地说。

  眼前这个近50岁的农民,戴着眼镜,穿着西服,看上去更像个学者。多年前,移民加拿大之后,他又放弃加拿大国籍返回湖北老家,拿半辈子的积蓄投入农业,种植村里几乎无人知晓的树莓。很多人对这个海归“农民”表示不解,认为他傻。但黄远超说,搞农业产业,没个傻劲,就干不成事。

  正是凭着这种“傻劲”,黄远超在从来没有种植过树莓的江汉平原上,从2007年的4亩地开始,精心试点筛选树莓品种,逐步扩大建成200亩试验基地,再通过建设农田基础,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尽管真金白银换黄土,一投六七年,到2013年仍不见成效,但黄远超依旧坚持不懈。

  谈起苦涩的种植经历,黄远超诙谐地说:“一路走来也是笑话不断。刚种树莓时,苗刚栽好,农户就猛施肥,最初长得很好,不久便死了,这不就像‘揠苗助长’嘛?”

  2009年,200亩红树莓试验基地,栽下了20万株树苗,眼看着就要结果了,但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却让所有树莓都“泡汤”了,损失惨重。

  即使困难重重,挫折不断,黄远超依旧不改初心,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种植基地的各项设施。

  农户们说,把土地流转给黄远超,能每年按每亩600斤中晚稻的收购价得到租金,还能在种植园里打工,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

  历经8年,投资近7000万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黄远超打造出了一个大健康树莓全产业链,包括树莓鲜果、树莓汁、树莓茶、树莓含片等几条生产线,对树莓可谓“吃干榨尽”,极大地提升了产值。

  尽管树莓种植困难不断,通过有序规划,科技注入,黄远超心里的发展蓝图正在描绘:成片的树莓种植园,既是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将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画,生态发展,旅游助推,将促进传统种植转型发展,迎来农业产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李建平)

(来源:人民政协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