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游客在三门峡市陕县张汴乡游览地坑院。
图为地坑院内的雕塑“幸福一家人”。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坑院建筑。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地坑院。
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三门峡市的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10至12米的正方或长方形、深6至7米的坑,然后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形成一个地坑小院,在小院的一角再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出入院子的通道。地坑院内有碾磨和水井等设施。地坑院上方地面四周修有矮墙,以防止雨水倒灌和人畜坠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在地坑院的村民陆续搬入了政府新建的房屋。逐渐空置下来的地坑院经过修缮后作为旅游景点向社会开放。(郭俊锋图并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坑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坑院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