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京津冀发展新增长极”

2015年02月10日21:44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专家详解“京津冀发展新增长极”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曾鼐 尹力)随着北京不断“瘦身健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发表讲话,明确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何在?新增长极路在何方?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详解。

  去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视察时首次提出,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一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要明确,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打造增长极,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他解释,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在空间的某一个点、片或面上,通过机制创新等,实现经济的极化增长,并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他说,所有地区同步发展是不现实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传导。他认为,提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在重点区域集中发力,分功能发展,如河北新区、农村的核心区小城镇等可作为新的增长极。

  他认为,北京在坚守首都核心功能的基础上,疏解产业应加强与河北的对接,可与河北共建学校、医院、旅游会展中心等;而河北应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才能吸引更多京津的优质企业”。

  “城市发展不能‘摊大饼’,要做‘窝窝头’”,肖金成说,京津冀三地打造城市群,关键要优化空间布局,城市不能完全连成一片,要利用农田、湖泊等在功能区打隔断。

  国家智库专家胡正塬则强调,“软实力很重要!”他称,京津冀协同发展,“硬招儿”不断,但“软实力”协同发展还不足,应提升文化、社会、教育、公民素质等方面软实力的建设。

  他说,京津冀拥有诸多高校、科技等资源;该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6.16%;三地软实力协同发展,将有效激发民间社会的创新活力。“藉此能在该地区加快进行产业创新实验,让‘软实力’成为强劲的‘硬增长点’”,他说。

  “也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专家、侨胞归乡”,胡正塬说。他认为,北京每年入境人数不低,但沉淀下来的国际人才明显不足,北京外籍居住人口与人文发展的落差还比较大。

  他建议,加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国粹”艺术的国际化进程,建设全球文化集粹产业园区、中华非物产业生产基地;优先支持文创产业、会展产业,打造“中华文化”全球性品牌。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被列为北京市政府2015年七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北京计划在2014-2018年投资100亿元,设立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协同发展的相关产业等。今年将安排452.4亿元资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大关键技术,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技术创新及应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