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危,我该出乘吗?
──郑州客运段列车长陈志刚的春运故事
2月4日,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位老人面带呼吸机,安静地躺在床上。老人是肺癌晚期,医生说,他的血氧饱和度只有50%(正常值为98%),呼吸随时都会终止。
这位老人今年68岁,是郑州客运段列车长陈志刚的父亲。陈志刚看着不言语、随时都可能永远离开自己的父亲,心里一阵阵发紧。他不知道,这次父亲能不能挺过去,自己该不该出乘。他拿出手机,拨打车队队长刘宏志的电话,未待接通,又立即挂断。如此反复了多次,他终究没有将电话打过去。
陈志刚想请假。他是乌鲁木齐快车队三组副列车长,因为春运加开列车多,列车长人手不够,刚被任命为列车长。乘务组有42名乘务人员,21人是客运段职工,其他人员是从地方技校招募来的学生。这趟车车底是“绿皮车”,每名职工都必须学会烧锅炉。当天是春运第一天,陈志刚要带着这些人值乘洛阳开往广州西3240次列车。面对新车底、新人员、新线路,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握手机的手已经出了汗。“我如果现在请假,队长去哪里找列车长呢?”陈志刚一遍一遍地想。
突然间,他想起段领导在春运动员大会上说过,春运期间职工家里遇到困难,段春运帮困小组成员会去帮助解决。于是,他马上联系段春运帮困小组,将自己的情况向他们说明。随后,他把爱人李培霞叫到了一边。“爸住院期间,我每次请假,车队都很支持。但今天我实在张不了口。”没待爱人插话,他继续说,“我还是决定走车。父亲真有什么意外,就辛苦你了,单位也会帮助你的。”
“没事,你走车吧。相信爸爸能挺过这一关。”也曾当过列车长的李培霞看着丈夫饱含泪水的眼睛,十分理解丈夫此时此刻的心情。她知道,此时说多了无益,便紧紧地握了握丈夫的手。
离开医院,陈志刚有点恍惚,一会儿想起小时候的事,一会儿又想起单位的事。在马路边站了几分钟,待神情稳定后,他快速向洛阳站走去。
12时41分,3240次列车正点开出。列车在冬日的阳光里疾驰。陈志刚在车厢里来回巡视,检查车厢卫生,查看开水供应,回答旅客询问……
添乘该趟列车的干部是车队党总支书记张俊涛。张俊涛和陈志刚的爱人李培霞是同学,彼此是微信好友。晚上,张俊涛从李培霞的微信中得知,陈志刚的父亲病危。
“志刚,你父亲病危了,怎么不说呀?你下车返回,我替你值班。”张俊涛找到陈志刚,说话的语气不容商量。
“谢谢书记,我都安排好了。”
看到陈志刚执意坚持,张俊涛便拨通了车队队长刘宏志的电话。两人商量决定:由刘宏志和在家车队干部先到医院看望陈志刚的父亲,同时安排两名休班职工在医院帮助照顾老人。
2月7日凌晨,陈志刚值乘的列车安全返回洛阳。他退乘后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发现父亲已度过了危险期。随后,张俊涛也赶到医院看望老人。张俊涛告诉陈志刚、李培霞夫妇,车队已有50多名干部职工自愿报名帮助他们轮流照顾老人。
陈志刚出乘抉择的故事刊发在了郑州铁路局官方微信平台上,一天的点击量达到了3520人次。有人点赞,说陈志刚在工作与亲情之间处理得很好,单位管理也很人性化。有人提出不同观点,说留在病危的父亲身边,应该是陈志刚的“不二”选择。
理性的讨论在持续,温馨的故事在传扬,故事的结果让人温暖。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