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2月10日电(记者黄鹏飞 刘姝君 康淼)石湖古码头,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湖半岛。宋元时期,这里曾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不远处,始建于北宋的六胜塔,作为当时泉州港商船往来的航标,见证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
如今,岸边的礁石上依然清晰可见当年老船工“踏”过的足迹,但堆积于航道的淤泥阻碍了船只日夜的航行。几艘渔船随着涨潮入港,渔民在古渡口旁养起了螃蟹,曾经古港热闹繁荣的景象似乎难寻踪迹。
就在古港几公里外,一座同样以“石湖”命名的现代港口正在崛起。
2014年,泉州港进港作业船舶3447艘,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其中石湖作业区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荒料石进口港区。同时,作为泉州最主要的集装箱港,石湖码头一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30万箱。
“从‘古港’到‘现代港区’,不仅是泊位的增加,吞吐量的提升,更是港口转型‘质’的飞越。”福建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说。
今日的“石湖港”已经成为一个主营集装箱业务、兼营散装石材靠泊卸载的国家一类口岸。目前,中外知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在石湖港区开辟20多条内贸集装箱航线,辐射国内各大重要港口。
放眼泉州港,在全港130余条已开通航线中,有30余条外贸航线连接着泉州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往来。
在石湖港、围头港、肖厝港区和斗尾港,一艘艘国际货轮日夜进出装卸。在泉州港繁忙码头的背后,福建民营经济第一重镇泉州市全市GDP已于2014年突破5218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连续16年保持福建省首位。
集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级市试点等多个头衔于一身,泉州将以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探路者的角色重新走向世界。
“泉州经济发展向好,使得本土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和经济支撑者,也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南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延伸,泉州民营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国际化浪潮。
2014年,这家泉州公司的产品已经由泉州港进入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收入劲增过半。
“在新的历史时期,泉州港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现代化的运营模式迎接‘市井十洲人’。”泉州港口协会理事长刘建民说,依托本地工业贸易发展,泉州正积极推动“古港复兴计划”,将不断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打造新时代“海丝”路上的新枢纽。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