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建设彰显中国诚意

2015年02月10日08:04  
 
原标题:海上丝路建设彰显中国诚意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充分表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也彰显了中国对外合作的诚意。当然,海上丝路建设不会一帆风顺。正因如此,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同文明之间更要相互尊重,各国间通过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一经提出,应者云集。仅仅一年多时间,其就已经从倡议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即将于福建泉州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再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这不仅有助于沿线各国加深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也将为推动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在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与沿线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进而推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充分表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对外合作的诚意。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由来已久。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性考察活动,让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当下,中国倡导与相关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东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对中国来说,海上丝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据显示,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近9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进口铁矿石通过海运进行;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毋庸讳言,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内在要求。对沿线国家而言,这一战略则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容。2013年,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不含中国)人口约26亿,GDP总值达到7.4万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7938亿美元,占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9.2%。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此消彼长的新变化之际,这种利益上的契合需要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抓住文化、资本、技术、资源等核心要素,形成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一体化。

  而这种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可以在多层次实现的。首先,可以加强政府往来,中方与相关国家可通过优势互补开展经济、贸易、能源、金融、服务多领域合作,促进地区繁荣。其次,可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合作交流国际化。同时,加强制度机制对接,抓好信息、通关、质检等制度标准的“软件衔接”,建立国际安全合作机制,保证海路资源运输的安全。此外,还可以加强各国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彼此间合作的向心力。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并不会一帆风顺,其间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同文明之间更要相互尊重,各国间通过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对外合作的诚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终将成为沿线各国“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金光大道。(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