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释疑中国外汇储备回落:央行退出常态化干预

2015年02月10日0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专家释疑中国外汇储备回落:央行退出常态化干预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0日讯(记者马常艳)2006年来一直高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外汇储备有了新变化。截至2014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84万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落。专家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国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这体现央行逐步退出常态化干预。

  数据显示,2014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收窄至3751亿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扩大至5595亿元,意味着中国在告别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路上已经渐行渐远。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表示,虽然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但基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出有逆差,总体来说中国国际收支更加趋于平衡。

  我国曾是外汇短缺国家。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汇储备大多数年份都在2亿美元以下,最多时不到10亿美元。改革开放后外储规模呈现跳跃式上升,分别于1990年、1996年、2006年突破百亿、千亿和万亿美元大关。

  巨额外汇储备已成为中国的负担。统计显示,200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仅为2864亿美元,尚不足3000亿美元,而到2014年一季度末,外储达到3.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10年增长10倍,其急速膨胀令央行货币投放量也不得不相应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贸易顺差大幅度缩小,未来外汇储备将持续缓慢下降。“其实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储备回落,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思路的重要改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体现央行逐步退出常态化干预,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将是常态。

  中国外汇储备未来走向如何,专家认为将进入一个发展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未来有可能出现双向波动,也有可能持续回落,但持续增长压力已经过去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