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市场起家的浙江诸暨,近来再次发起了市场突围:一个占地13平方公里的市场集群已拔地而起。
这幅全新的商业版图被诸暨人称作“1+12”。就在政府全资投入15亿元建设的诸暨国际商贸城内,民资投入120亿元建设12个专业市场。目前,投资14.8亿元的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粤港城已经开门迎客。
“大规模发起市场突围,深层的意义在于面对新常态,作出新选择,抢占转型升级新高点。”诸暨市委书记钱三雄告诉记者。
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历来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诸暨在各地的竞争中如何寻求突破?为此,诸暨人下了3步棋。
第一步,强化产业。
市场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产业支撑。诸暨敢于“饭店门前摆粥摊”,底气就来自产业,以原有产业为支撑,打造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2014年,诸暨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5亿元,拥有袜业、珍珠、铜加工及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成为市场强大的后台支撑。诸暨国际商贸城管委会副主任王克坚告诉记者,由于缺少市场的集群效应,诸暨许多经营户长期以来都依赖其他市场生存,如义乌袜业市场70%的经营户都来自诸暨。而国际商贸城正好为诸暨的各个产业板块打造了一个大平台,形成市场拉动产业、产业支撑市场的发展格局。
第二步,错位发展。
纵观诸暨周边各大市场及浙江省内市场,多为专业化定位。诸暨办市场则另辟蹊径,构建众多专业市场共同筑造的现代化市场集群,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外,诸暨还把产销嫁接作为市场的特色定位,一方面与国内多个大型二级批发市场及海外市场建立产销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依托周边市场运营功能与自身产销嫁接的平台,共建产销区嫁接平台。
第三步,电商升级。
依托浙江电子商贸优势,诸暨将电子商务运用到实体销售中。一期市场开辟了3万平方米的区域,作为电子商务专区。鼎和云电商园已率先与阿里巴巴签约,在网上开通“袜都一号”,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袜业专业市场。
诸暨国际商贸城的电子商务不仅是单一终端购物的概念,还旨在打造功能化商贸物流总部运营平台,将有形市场运营功能通过网络来实现,并引进电商服务平台、电商服务商、电子商务企业,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无缝结合。
钱三雄表示,诸暨现代化市场集群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商贸城内各个专业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集群效应将逐步显现,着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市场集群。(经济日报记者 黄平 通讯员 孙陈超)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