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记者齐中熙、樊曦、丁静)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2月4日正式拉开。在为期40天时间里,全国将有28.07亿人次出行(不含公交和出租车),比去年增加约1亿人次,增长3.4%。面对超出平日40%的客流量,中国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部门通过加开运力、错峰调流等多种措施应对春运“大考”。
超28亿人次中,道路约24.2亿人次,增长2.5%;铁路约2.95亿人次,增长10%;水运约4430万人次,增长2%;民航约4750万人次,增长8%。
春运对交通部门来讲,意味着将要“加班加点,马力全开”。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面对即将迅速爆发的客流,以及客流量变化和流向特点,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都加大了运力投放力度,力争做好春运“搬运工”。
铁路最大限度扩充了运输能力,全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2673.5对,节前、节后还分别增开客车476对和515对,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全国道路将投入客运车辆约85万辆、座位数约2100万个;水路将投入客运船舶2.2万余艘、客位数近90万个;各航空公司也将加强运力调配,保证好正班,安排好加班,留足备份运力,避免旅客积压和滞留。
对上亿的旅客来讲,春运回家总是“痛并快乐着”。快乐的是即将与家人团聚,痛苦的则是回家过程的不易。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1.6万公里,但仍然不能满足春运期间爆发式增长的出行需求。部分铁路线路仍‘一票难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说。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宇栋说,尽管去年铁路新投产一批新线、新装备,年底实施了新的列车运行图,客运总体能力有了大幅增长,但运能与运量矛盾仍然突出,确保春运期间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仍面临较大压力。
如何让春运不难,是不是只能靠多修公路、铁路才能解决?连维良表示,如果按照春运高峰时段的客流量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肯定会造成平日运能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因此,在努力增加运能的同时,还要创新思路,从客流调节上动脑筋,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旅客错峰出行。
他说,学生流和务工客流是高峰客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有调节的余地和空间。有些地方已着手开展学生错峰工作,如今年北京、上海的高校从1月10日至2月9日陆续分批放假,不再集中于一两周之内。以务工人员错峰,各地积极发挥工会作用,加强协商协调,引导大企业之间相互错开放假时间,用工量大的企业内部还可以实行分批放假。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