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种花卉万亩创产值四亿

2015年01月28日07:40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三亚:种花卉万亩创产值四亿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冬日,海南三亚市吉阳区柏盈热带兰花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花香,蝴蝶兰、石斛兰争奇斗艳、成片盛开,工人们在花丛间有说有笑、精心管护。

  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化严重的沼泽地。三亚柏盈热带兰花产业有限公司田独分公司副总经理詹贺曼介绍,基地占地800多亩,由于临近港口,每年台风暴雨天经常海水倒灌,形成盐碱地和沼泽地,只能种植水稻,农户每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在寸土寸金的三亚土地产出率过低”。

  “设施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还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詹贺曼称,2008年三亚市政府开始引进兰花种植,采取公司投入、政府补贴、农民参与的模式,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除了每年给农户支付每亩1500元土地租金外,还付给出租土地农户1600元的固定收益回报。

  来自三亚市吉阳区糖房村的李秀英正在给石斛兰打包,她告诉记者,这些兰花以每株16元卖到汕头等地,而且供不应求。已在兰花基地工作4年的李秀英给记者算了笔账:家里两亩田,每年种两造水稻,最多收入3000元。把地租给公司种植兰花后,两亩地政府补贴3000元,地租3600元,自己在基地打工,每月固定工资1700元,计件工资800元,一年下来,总收入36600元,相当于原来种植水稻的十几倍。

  詹贺曼介绍,像李秀英这样的产业工人,基地还有70多人,采收高峰期还要另外雇300多名临时工。所有工人都是附近农民,劳动工资加上租地资金和政府租地补助,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万多元。石斛兰作为基地龙头产品,每亩种植1万株,一年半后即可开花,开花后每株可卖到16~20元,亩产效益近20万元。

  三亚市林业局局长孙宁称,2004年以来,三亚市政府把花卉产业发展尤其是兰花、玫瑰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一次投入6300多万元建设吉阳兰花基地,此后每年均安排花卉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左右补贴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建设温室大棚、引进新品种,并编制了一系列扶持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目前,三亚花卉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花卉品种300多种,年产值超4亿元。目前三亚共有花卉企业近50家,合作社40多家,从业人员1.6万人。年产鲜切花1.6亿枝,盆花630多万盆,生产兰花和玫瑰花香水、精油、保健品等衍生品270多种。

  近年来,三亚市将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结合,打造了一批特色花卉旅游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促进花卉产业不断升级。2004年以来,三亚市连续成功举办九届中国(三亚)国际热带兰花博览会,开展花卉学术论坛和科普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印尼、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代表前来参展参赛。

  据统计,兰花企业种植兰花年亩产值可达11.7万元,是种植水稻的65倍,是种植瓜菜的19倍。农民参加花卉合作社人均年收入3.3万元,比种植水稻年收入高出18倍,比种植瓜菜高5倍。

  孙宁认为,兰花产业已经成为三亚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正所谓“种稻不如种瓜,种瓜不如种花”,企业通过建设基地种植花卉,加上花卉产品开发和旅游景区经营,亩产效益将近50万元。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