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提供高效服务。”今年市两会上,创新驱动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市人大代表、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杨立宪抛出一份团市委历时一年、在2000余份调查问卷基础上得来的《北京市创业青年群体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北京22.9%的创业青年不知晓创业扶持政策,30.8%的创业青年没有享受过任何形式的创业扶持。
《北京市创业青年群体调查报告》内所指的 “北京创业青年”是指年龄在18至40周岁、不限户籍、在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5年以内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含合伙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群体。按照这个标准,北京创业青年总数为571499人,这其中有13万余人不知道北京有哪些创业扶持政策,近19万人从没有享受过创业扶持,也不知道如何查询、了解、申报享受相应的创业政策。其实,截至目前北京已有24个政府部门出台了共计85份鼓励、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但这些文件在需求者群体中的知晓率显然还不够。
调查报告还显示,创业青年们创办的企业在保本、盈利和亏损三种情况中呈4:3:3分布,也就是说,这些创业企业多数正处于创业的发展期或稳定期。创业者表示,他们比较需要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税、人际关系、投融资和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北京比较活跃的创业服务社会机构,仅各类众筹咖啡馆就有40余家,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提供的服务也不能广泛地被创业者知晓。
杨立宪分析,北京的创新创业链条上的公共资源提供方(政府职能部门)、社会资源提供方(创业服务社会机构)、各种资源的需求方(创业青年)之间缺少具有公信力的沟通平台,使得资源无法高效发挥作用。而团组织作为联系青年群体的群团组织,源自于青年、扎根于青年、服务于青年,组织覆盖广泛,动员能力较强,在联系、组织创业青年的渠道和方法上很有优势。“我们可以担任创业服务的‘第四方’,把13万不了解政策的创业青年拉进‘创业服务圈’,在组织、政策、资金、培训、阵地、信息共六个方面搭建互动服务平台。”杨立宪说。
这样的尝试已经开始,团市委刚刚出版了《北京创业政策汇编》,收录了全市24个政府职能部门最新创业政策文件;每个月推出一张创业活动“地图”,将全市各类机构举办的创业活动及时通知到创业青年群体;还通过12355北京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针对青年创业就业的培训也已开始,已举办的13期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联合36家社会创业服务机构,为942名创业青年提供了他们急需的培训。如今10余个与创业青年关系密切的政府部门、40余家社会创业服务机构和10余家外省市驻京服务青年的机构已经形成了一个联席会,努力帮助创业青年弥补自身的短板。记者 李洋
(来源:北京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