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到城市任教
报告显示,68.6%的教师想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任教,90.33%的乡镇教师希望到县及以上城市学校任教,93.35%的村屯教师希望到乡镇及以上地区学校任教。
本报讯(记者宋伟涛)“65.7%的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在有流动意愿的农村教师中,68.6%的教师想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任教,90.33%的乡镇教师希望到县及以上城市任教,93.35%的村屯教师希望到乡镇及以上地区任教。”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一组数据。
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3433名教师有职业内流动的经历,占总样本的58.19%。其中,87.27%的农村教师有职业内流动的经历。报告将教师流动方向分为“以向上为目的”的正向流动、“以向下为目的”的逆向流动和平行流动三类。报告显示,流动到比原来学校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或者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正向流动教师,占参与过流动的农村教师总数的80.36%。逆向流动与平行流动比例相当,都在10%左右。
报告显示,农村教师的流动多是从村屯流向乡镇、从乡镇流向县城、从县城流向更大的城市。农村教师群体的流动规模较大,流动方向以正向为主。
农村初中、小学教师的流动、流失情况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衡。中、东、西部教师流动趋势相近,但流动规模稍有差异。其中,中部地区正向流动比例最大高达85.5%,非正向流动的规模明显小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参与过职业内非正向流动的农村教师规模最大,占25.5%,这可能与区域发展情况有关,也可能与各地教育政策干预程度不同、用人机制差异有关。
从流动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78.47%的农村教师在21岁至35岁期间离开原来工作的岗位,参与教师职业内流动。其中,年龄在26岁至30岁的教师人数最多,占33.45%。
具体来看,流动教师队伍呈现出三大特点:农村中小学男教师的流动比例高于女教师;中青年教师流动数量较大,适婚年龄段女教师流动规模较大;农村教师的职称越高正向流动比例越大。
调查还发现,个人、社会、政策、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农村教师的流动产生一定影响。当前,因为家庭因素而产生流动行为的农村教师比例最大;教育政策、物质待遇都会影响农村教师流动的方向;对社会地位、职业发展空间的不满意容易引发农村教师的流动行为。
报告提出了改善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策略和建议:统筹城乡教育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制度,促进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实施教师流动补偿政策,激励农村教师安心从教。
据了解,该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领衔主编,得到教育部社科司的支持。该项调查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7个省份选取研究样本。在实地调研中,课题组共发放教师问卷7730份,回收7482份,其中有效问卷5285份,通过调研,课题组在报告中呈现了大量翔实的数据。
(来源:中国教育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