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心系家乡教育

2015年01月27日03:59  
 
原标题:乐善好施心系家乡教育

  黄浩云、黄郎云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的一个小山村,大学毕业后俩人共同在北京发展,创立北京维通利机电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成功的兄弟俩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他们心中始终激荡着一种情怀,那就是“责任”。他们常说,作为一名企业家,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安化是典型的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信息闭塞,交通落后,每年有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为帮助家乡贫困学子完成高中学业,2009年12月,黄浩云、黄郎云以其父黄一俊的名字设立“一俊奖学金”。从2010年至2014年,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在安化一中、安化二中发放助学金。据统计,该基金已累计发放300万元,受助学生达2000人次。

  每次返乡,兄弟俩常常深入到安化的大街小巷、奔波于乡村的田野院落,用朗朗笑语、暖暖情意,向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们传递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一次次爱心行动,一次次倾情奉献,无数个安化学子记住了黄浩云、黄郎云,无数个家庭感激着他们。

  患白血病的刘雪红不会忘记,黄伯伯知道她的情况后,特地从北京赶回来看她,点燃了她生的希望;东坪镇残疾女大学生夏彩云不会忘记,正是黄伯伯送去的1万元助学金,帮助她圆了大学梦……黄浩云、黄郎云为孩子们奉献着爱心,而爱心接力棒也在接受其帮助的孩子们手中继续传递。

  在湖北武汉大学读书的李俊杰,父亲在他接到大学通知书后的第10天就去世了,母亲是个精神病人,家庭非常贫困,正当李俊杰深感绝望之时,黄浩云、黄郎云从北京给他汇来了学费和生活费。李俊杰说,是两个黄伯伯帮他圆了大学梦,他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用实际行动加以回报。每年寒暑假,李俊杰都要带着同学们回到家乡,走进农村做好事,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10多年来,黄浩云、黄郎云为安化教育事业捐款700多万元,除了支持贫困学子圆梦外,还积极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兄弟俩表示,今后公益助学的重点将转向教师培训,同时为学校争取更好、更优质的师资力量,变“输血”为“造血”,更好地为学校办实事。(肖辉李艳云)

(来源:人民政协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