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调查追责研究生转学事件”追踪
近日媒体曝光湖南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硕士生转入该校就读,他们从排名低于湖南大学的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校转出,公众质疑存在“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这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追责程序。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其中部分学生的亲属确为当地教育或行政部门官员。其中,一当事人否认找教育厅副厅长“打过招呼”,称副厅长只做过“情况说明”。
■ 调查
教育厅官员:承认儿子转学
该校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中一些学生“为省教育厅、湖大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子弟,没一定关系,普通学生很难从非‘985’学校转入‘985’学校。”
新京报记者根据这17名转学研究生的名单调查发现,学生潘某的父亲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潘某。昨日下午,潘某对记者当面承认17名转学研究生中有他的儿子。
“转学是按照规定程序走的,儿子转学的理由是因为我身体不好,他从湘潭大学转入湖南大学,在长沙方便回家照顾我。”潘某表示,“接受湖南大学撤销转学决定,退回原校。”
学生王某的母亲汤某是湖南省审计厅退休副调研员。记者昨日拨通汤某的电话,她以“不方便说”为由挂断。
另据记者了解,17人中有3人是湖南大学子弟:从长沙理工大学转入的朱某,其父是工商管理学院教职工;从湖南农业大学转入的杨某,其母是幼儿园园长肖某;从吉首大学转入的张某,其亲戚是研究生院的高某。
记者昨日致电湖南大学宣传部,核实以上5人转学申请原因,未获回复。
■ 焦点
“副厅长只做过情况说明”
湖南大学通报称,在转学过程中尽管遵守了相关程序,“但审核中确实存在对‘特殊困难’的规定把关不严等问题”。
根据教育部现行规定:“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但该规定对“特殊困难”并未进一步阐释。按一般转学程序,研究生申请转学,需要转出、转入学校及省教育厅学位办三方同意,但该过程缺少公示、监督环节。
教育厅潘某昨日也指出“特殊情况”并没有详细明确规定,他称,转学“是经过双方学校和教育厅领导批准的,并不存在违规”。
湖南大学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一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转学的正当理由,但也有部分学生转学理由牵强,不排除打点双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关系的可能性。”
该知情人士向记者称,学生潘某被同意转学,是因湖南省教育厅某副厅长“打过招呼”。但潘某否认有副厅级领导“打招呼”,“该副厅长是我的分管领导,他没有为我儿子转学的事情打招呼,他只是基于我的身体状况做了一个情况说明。”
■ 专家观点
撤销转学不应“一刀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部关于转学的相关规定很模糊,缺少考核、公示、监督环节,“人为操作空间很大,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对于湖南大学退回所有17名学生,熊丙奇认为这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不排除这17名学生中,有人符合正当转学的理由,而湖大回应舆论压力,紧急撤销17名学生学籍,这个决定也是草率的。”
熊丙奇呼吁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彻底调查,对每名学生情况具体分析,符合要求的留下来,而查出有违规转学的情况,视为升学作弊处理,取消录取资格。只有严肃问责,才能打击违规操作。
熊丙奇认为转学制度最关键的是相关规定不明确,行政干预色彩浓。据湖南大学情况说明,这17名研究生转学是通过湖南大学招生领导工作小组以超过2/3的票数同意的,而记者了解到该小组成员,是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组成的。
“非教育学术机构来评定招生,极易导致行政干预。”熊丙奇认为,招生作为教育事务,应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标准,并监督职能部门实施。
新京报记者 萧辉
(来源:新京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