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 (记者连俊 高伟东)世界银行日前发布《大宗商品前景》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或出现史上少见情况——9项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可能全线下跌,这种疲软预期将会持续到2015年底,2016年才有可能出现温和回升。
报告指出,在原油市场,各种因素导致油价从2014年年中开始暴跌,这些因素包括:非常规的原油产量增长、需求下降、美元升值、地缘政治风险消退、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调整方向转向维持市场份额而非瞄准价格等。报告指出,油价在7个月时间内下滑55%,从2014年6月中旬每桶108美元跌至不久前的47美元。目前的油价下滑趋势如若持续,可能会打破1985年至1986年连续7个月下跌67%和2008年下跌75%的历史纪录。
报告同时认为,世界银行的能源、金属矿产和农业原材料三项大宗商品价格指标在2011年初至2014年底期间经历了几乎相同的下滑,降幅均超过35%,而且今年还将继续收缩。贵金属价格继2014年下跌12%之后,预期在2015年还将下跌3%。同样,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和美元升值也压低了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此外,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自2011年以来下跌20%,考虑到2014年至2015年当季粮食、食油和肉类及饮料(以咖啡为首)作物丰收前景良好,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下跌4%。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说:“全球供需状况凑在一起,造成对世界银行所有9项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价格预期降低,这是极为少见的情况。”
世界银行报告分析认为,导致本轮油价暴跌的原因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暴跌具有相似之处。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高级经济学家约翰·巴菲斯说:“目前的油价崩溃和1985年—1986年经历的暴跌都是出现在非常规原油产量增加和欧佩克放弃价格限制之后。”根据分析,目前预测2015年油价平均每桶53美元,比2014年低45%。油价疲软可能影响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尤其是天然气、化肥和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报告预计,金属价格2015年跌幅将超过5%,而化肥和贵金属价格预测跌幅较小。金属价格从原先水平回落近3%主要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兴趣减低。天然气价格下跌预期将导致化肥价格下降2%。
世界银行预计到2016年,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预期将有可能出现复苏,但升幅可能很小。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