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可可西里永远没有枪声”:青海将积极推动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新华网西宁1月25日电(记者庞书纬)记者从此间召开的青海省两会上获悉,2015年,青海省将积极推动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等工作,加速打造世界级生态品牌。
据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贾应忠介绍,可可西里“申遗”工作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2015年将重点开展申请列入中国预备清单、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报告的前期编纂等工作,预计到2017年将完成世界遗产委员会年会表决所需的所有准备。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是我国目前建立的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的高原野生动物230多种,被誉为“世界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也是中国第一个为保护藏羚羊而设置的自然保护区。
20世纪后期,随着藏羚羊绒制品“沙图什”披肩在西方走俏,可可西里藏羚羊遭到大量猎杀,数量从此前的20余万只一度锐减到不足2万只。1994年,时任中共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西部工委书记的索南达杰为抓捕盗猎分子牺牲,成为新中国首位献身生态保护的政府官员。2004年,以他为原型之一的电影《可可西里》公映,反响强烈。
“索南达杰的牺牲,唤醒了全社会对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关注。”来自治多县的青海省人大代表索南永吉说。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该地区已连续9年未发生盗猎事件,藏羚羊数量已恢复到至少6万只。
贾应忠表示,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将全面提高其作为世界生态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环保志愿者投身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同时更好地引导当地乃至青海藏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如今的可可西里,生态正在一点点改善,索南达杰的遗志,正在后辈手中变为现实,愿可可西里永远没有枪声,真正成为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索南永吉说。
中国境内现有47处世界文化(自然)遗址和自然景观,但作为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的青海,目前在上述方面尚处于空白。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