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拯救”人类的故事

2015年01月24日06:59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土豆“拯救”人类的故事

秘鲁高寒山区农民以土豆为食秘鲁高寒山区农民以土豆为食

  土豆是个挺不容易的作物,它长相奇丑,但却在全世界生根发芽,甚至连最贫瘠的土地也能生长。土豆曾被称为“穷人的面包”,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人类,将人类从饥荒中解救出来。

  土豆在中国几乎是是拥有名称最多的食物:土豆、洋芋、山药蛋、地蛋、薯仔等,各地叫法不一。然而它的起源却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土豆的人工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数千年的秘鲁。秘鲁今天大约有300多种不同的土豆品种。成立于1971年的国际土豆研究中心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专门收集、研究土豆种子和基因资源。

  土豆从南美洲走向世界,得益于西班牙人,他们首先将土豆作为“战利品”带回欧洲。一开始这个外来的物种并不受待见:被当做奇花异草种在花园里;因长相丑陋,加上食用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它还被人们误认为有毒、致病。法国人帕蒙蒂埃发现了土豆的美味及各种长处,并加以推广,可以说是土豆在欧洲的“伯乐”。

  土豆作为食物的巨大潜力被慢慢挖掘出来。1574年,西班牙侵略军包围荷兰海滨城市莱顿,被围困城中的人们饥肠辘辘。战争胜利之后,他们找到了西班牙舰队留下的食物:土豆,胡萝卜和洋葱,只好把这三种食物一起煮熟充饥,结果发现美味无比。独立之后,这道菜便成为了荷兰“国菜”Hutspot,如今仍是荷兰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

  爱尔兰是最早广泛接受土豆的,连年的战争、贫穷、人口过多及土地的贫瘠,使得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拥抱了这种植物。但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由于物种单一化,1845年,“土豆晚疫病”爆发,引发爱尔兰大饥荒,近百万人饿死,150万人逃亡美洲。至今,爱尔兰裔美国人仍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0%以上。

  如今,土豆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俄罗斯是土豆消费大国,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土豆。2011年数据显示,俄罗斯每年人均土豆消费量达到125公斤,比谷物、面包和通心粉加起来还多。

  视线转向中国,在长期以大米和小麦作为主食的中国内地,土豆一直以来作为配菜出现在餐桌上。只有在战争年代和偏远山区,土豆才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尽管土豆在中国有着400多年的种植史,主产区却只在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随着土豆主粮化,土豆在我国生产潜力巨大,民众将更多地得益于土豆。宗荷

  土豆“拯救”人类的故事

(来源:农民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