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重庆果园港一角。地处西部内陆的重庆,近年来着力完善“渝新欧”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并借此构建大平台、聚集大产业、牵引大开放,逐渐迈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桥头堡”。 (新华社发)
2011年3月,中欧大陆间的铁路班列首次开通,仅2014年中国开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就达308列,中欧陆上货运正在崛起。
建立在物流新通道之上的中欧、中亚经贸往来正悄然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布局。长期以来需要经东部沿海进出关口的中西部地区,如今通过陆上通道可直通欧洲、中亚,成为最大受益者。
经济日报北京1月21日讯 (记者 齐慧)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2014年,着眼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铁路总公司全年共开行中欧班列308列,发送集装箱26070标准箱,较上年同期多开228列,增长285%,促进了中欧沿线各国间经贸交流发展。
据介绍,铁路总公司不断优化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更好服务客户为导向,与过境国运行图顺畅对接,加强沟通协调,与口岸、海关作业无缝衔接。按照日行1000公里、全程运输时间在12天左右的要求,安排了西中东三个方向的中欧班列通道。其中西部通道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经满洲里出境。在2014年下半年运行图调整中,将中欧班列运行线由7条增加到19条,为不断增长的中欧班列运输需求提供了充足的运力保障。
2014年铁路总公司加强了与中欧班列沿线各国的铁路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铁路的沟通磋商,在推进建立中欧班列协调机制、编制统一运行图等方面达成共识,在运输邮政包裹、组织回程班列等方面取得成果。成功组织了中哈间集装箱运输国际邮包的试运工作,为中欧间迅速发展的电商贸易和邮包运输进行了有益探索。成功组织了中欧班列保温箱运输,解决了高端电子产品冬季铁路运输的技术难题。
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将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境外经营网络,提高服务组织能力;强化境外集装箱分拨和转运能力,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国际“门到门”服务;以进口汽车、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农副产品等为重点,开发回程货源,降低全程物流成本。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