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心态比拼年终奖

2015年01月21日01:38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拿什么心态比拼年终奖

  年终奖有多有少不仅是客观存在,也是市场经济、竞争社会的常态。在整个社会层面,政府要做的是通过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和出台相关政策,筑牢社会基本保障防线。

  本报特约评论员顾昀

  年关将至,年终奖又成为网上的热点话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商业公司的年终奖差别悬殊,“天价奖金”大多出现在IT、互联网行业,传统的“土豪”产业如房地产则稍显寒酸。国有单位的年终奖倒不算悬殊,地区不同则成为导致年终奖差异的主要原因。

  这一调查颇符合大家的猜测。这两年,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电子商务公司发展势头迅猛,频频上市,不少普通员工都能分享到行业发展的蛋糕,不仅工资收入高,年底奖金、分红也十分丰厚。房地产业则如同坐过山车,起伏不平,固然仍有销售业绩好的员工,业绩差的则“钱”途黯淡。至于一些国有企业,倒也不是风光不再,而是在反“四风”、反腐大背景下,哪怕有钱也不敢乱发。

  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年终奖收入差距甚远,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就拿公务员奖金来说,东部较发达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看待年终奖不能搅在一起、混为一谈,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动辄上升到社会公平的高度。比如把一个普通工人和管理人员放在一个箩筐里比较,又或者因为自己拿少了,就心理不平衡,羡慕妒忌恨。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个人收入不再是简单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由于资源分配主体不同,决定了哪怕是同工同种,收入也未必一致。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之间,已不存在以往那种绝对公平,而只能是相对公平。所谓相对公平,在企业和单位层面,就是个人根据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协议,获得承诺的报酬。该是自己的一分不能少,不是自己的眼红也没用。当然,在同一单位里,一般会采取一视同仁的薪酬标准,否则就会乱了阵脚。

  在整个社会层面,政府要做的是通过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和出台相关政策,筑牢社会基本保障防线,杜绝出现绝对贫困现象。比如各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又如各种失业救助、福利政策等。此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政府也可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监管措施,防止出现偏离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收入分配状况。例如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规范,等等。

  总的来说,年终奖有多有少不仅是客观存在,也是市场经济、竞争社会的常态,不能不加区别地要求“均贫富”。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