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整治封建迷信 记者实地探访农村“神婆”

2015年01月20日16:41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山西整治封建迷信 记者实地探访农村“神婆”

  在距离山西省会太原1个小时车程的村子里,住着一位“桃花姑”,她十几年如一日以“神灵附体”的方式给人算前世今生,方圆数百里“远近闻名”。从田耕妇女到百万富翁,类似的“神婆”、“风水大师”几乎遍布中国大部分偏远农村。不过,从2015年开始,这些人的命运将会改变。

  山西省文明办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在该省农村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集中教育整治活动。对所谓的“风水”先生、“神婆”等涉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员和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与相关部门联合,对封建迷信活动进行专项整治。

  在中国人类史的漫漫长河中,封建迷信一直蔓延。在清代,不乏官吏破除鬼神迷信的事例,雍正年间曾任普宁、潮阳知县的蓝鼎元便是其一。蓝鼎元是位正统的儒家学者,在其所著《潮州风俗考》中,多方面抨击潮州陋俗,其中列举了“沉迷风水”、“信巫觋”等迷信事象,凡遇迷信害民之事,他都坚决清除。

  记者从多位村民口中,拼凑出山西“桃花姑”的大致模样。她平日穿着与常人无异,操一口地道方言。每次“发功”,这位五十多岁中年妇女都会带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有抽烟和打哈欠的怪癖。登门拜访的民众多来自邻村甚至数百里之外,所求内容包罗万象,从生辰八字到姻缘命理。

  在短暂的交谈中,部分村民仍保留对“桃花姑”的敬畏。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介绍,“桃花姑”过去是种地的农民,大概十几年前开始给人算命,每次都神神叨叨,甚至有些吓人。如今,“桃花姑”在当地开了间佛珠店,住所也从农村搬到市区,日子过得很富裕。

  在记者的多方询问下,与另一位“风水先生”取得了联系。年过半百的张发年(化名)干风水行当已20多年,一副茶色眼镜颇具上世纪90年代的气息。他自诩其为正规的“风水先生”,师从道教天师道门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高中毕业后,独自去江西龙虎山学道,六年后下山回到家乡山西。”此后,张发年开始在当地自立门户,来访者络绎不绝。

  “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有三、四百人。”张发年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带着些许不厌烦的自豪感。在他印象里,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气功、风水先生很吃香,很多老板为改善经营不善的窘境,不惜花重金请“大师”前来算一卦,“一次十几万、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大有人在。”

  如今,张发年已不再为人看风水,声称“太累。”在听闻官方整治封建迷信后,他说,切不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迷信混为一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文广认为,此事应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古代的村落和都城,都讲究风水规划布局。一定程度上,风水是建筑学和规划学的概括。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被扣以迷信的帽子。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封建迷信在农村的盛行,张文广认为与过去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有直接关系。“过去村里的中老年人生病后,当地医疗水平差,村民生活水平低,加之腐朽的思想较为严重,由此滋生了不少以祛病消灾为幌子的骗术。”张文广呼吁,全社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无神论宣传,在农村展开科学教育培训。同时,也要将封建迷信与民俗、民间信仰区分开。(完) ( 作者 胡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