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敢和克钦的战火波及到许多在此地工作的中国公民。缅北民族武装的一位情报联络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总计不少于2000平民身困战区,包括数百中国伐木工人、玉石商和金矿业主。很难统计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在内。”
克钦军司令:将保证中国公民安全撤离
克钦独立军总司令甘双和缅北多支民族地方武装指挥官向《环球时报》记者承诺:“只要条件许可,我们会让出一条中国公民平安回国的生命通道。”
不过,这些中国公民要回国其实并不容易。由于缅北特殊的情况,不少中国公民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当地,如果通过政府军控制区回国,就可能因为“非法入境”和“非法伐木”被扣押;如果通过民间武装控制区离境,那么需要冒险穿过交战区。因此,不少被困民众家人希望中国驻缅甸外交机构与缅甸政府和军方交涉,保证中国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快让他们安全回国。
失联中国公民家属:非常担心家人的人身安全
一位孙姓商人的家人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述:“我父亲和伙伴几天前自盈江县的那邦口岸出境,说是带金矿设备去曼冒一带两天就回来,可现在怎么也联络不上他们,非常担心他的人身安全。” 李姓木材商一行4人于5天前驾驶一辆保时捷出境入缅北,现在已经全部失联。他家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一起说是看木材去了,可所有人的电话都突然打不通了,也没有任何的网络信息,所以不知道是被困还是被扣押。”缅北民族武装的情报联络官表示:“据我们目前所知,被困人员暂时没有死伤,但粮食和水不多,也没有医药,处境很不安全。”
由于政府军的封锁行动,通往帕敢的两条主要道路和所有便道全部中断,路上还能看到被遗弃的轿车。一名从附近逃出来的村民1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花了4.5万缅币(约合人民币270元)买车票从曼德勒到帕敢,现在车走不了了,我也没钱只能睡在大马路上”。许多从帕敢镇出来的旅客也表示,他们只能坐等公路重开。
专家:中缅边境情况复杂 实际状况使馆无从掌握
18日,《环球时报》记者拨通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领事保护专用24小时值班手机,工作人员称,使馆方面正在核实相关信息。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新闻发言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暂不掌握被困中国人具体在什么位置,做什么。
云南社科院研究员朱振明对《环球时报》说,使馆不掌握被困中国人的信息是可能的。因为中缅边境情况复杂。目前被两国政府都认可的口岸只有瑞丽。但很多中国人不是从这个口岸入缅的。比如与西双版纳相邻的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控制该特区的是归顺缅甸中央的当地武装,从该地区口岸入境也是合法的,但中央对当地管辖权有限,当地武装并不会将入境的中国边民信息上报给缅甸中央政府。另外云南边境还有一些无人看守的小路可抵缅甸,不少伐木工人就是从小路直接入缅打工的。这两部分人员的信息,中国大使馆都无从掌握。
缅政府军据传欲监禁缅北被困中国公民 我公民不敢出面求助
18日晚,《环球时报》记者从缅北消息渠道得知,由于200增援缅军完全封锁克钦邦外恩莫镇的甘拜迪口岸,逮捕“非法入境”人员,相当于断了那些没有持合法手续入境的中国公民回国路径。多数在帕敢矿区被困的中国人员集中在三卡镇(缅军帕敢战区指挥部所在地)。由于风传缅甸对“非法入境者”判7年监禁且决心关闭所有非缅甸中央政府批准之玉石矿,所以被困中方人员多隐藏在当地民众家中不敢向相关方面求助,伐木工人则潜入山林躲避。 赴缅北特派记者 邱永峥 环球时报记者 曲翔宇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