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月14日,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安排部署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在媒体通气会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对境外一些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抹黑作出了回应,南水北调办主要领导就移民补偿、国际交流等问题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
环球时报:关于丹江口移民率先的16倍补偿,这个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司长袁松龄:这个16倍的补偿措施是我们南水北调工程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在南水北调之前,水利工程的补偿基本是8倍到10倍。然而在整个迁区规划工作来看,8倍10倍标准显然是太低。我们的规划也是以人为本,不让被征迁的移民吃亏,所以按照当时国家标准作参考,南水北调率先实施16倍补偿。东、中线移民工程永久征地是96万亩,临时用地45万亩,总体来讲,被征迁的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是理解和支持的。
环球时报:资料中提到,南水北调移民过程中河南、湖北两省有18名干部因为过度劳累,牺牲在移民搬迁第一线,可否介绍下具体情况?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司长袁松龄:我们34.5万移民的整体搬迁过程中,有近十万干部投入到组织工作上。在这十多年以来,先后有18名干部倒在工作岗位上。比如说,湖北有一个叫刘峙清的干部,就是由于工作劳累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还有比如河南南阳淅川的干部也是这样。整个村的移民,在搬迁前的一个晚上,基本都是行李拉起来,车装好之后,点燃篝火,干部们就陪着,第二天把大家送走。基层的干部基本上每天都和移民们朝夕相处,在搬迁过程中得不到休息,而且很闹心。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事迹。
环球时报: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我们是否借鉴过国外的一些经验,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国外的工程,我们考察了几个,比如美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等等。总的来说,引水工程中的过程管理有一些可以借鉴,比如说国外有的工程是以公益性地来管理,由政府托管,只按照成本来收取水费,即按照建设和维护这个工程花多少钱来收水费,让工程自身能良性运行,但不盈利。
咱们国家基本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来弄的。
再有就是调水的生态问题,也是值得借鉴的,国外在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上,都有一些说法。德国对一些生态方面的规定蛮具体的,比如这条河流,流量到什么数值就要调水了,到什么数字就不能调水了,规定得很具体,管理很精细。这方面咱们应该特别需要注意,尤其是北方一些地区,水资源特别珍贵,如果没有一个量的概念,就不是很好管。
对于境外一些媒体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抹黑,鄂竟平给予了回应,他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没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个积德的事儿。“北方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已经紧缺到那样一个程度了,咱们把宝贵的水资源调来,叫老百姓能喝上好水,让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大家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里,这不是积德吗?一个积德的事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
鄂竟平强调,国务院的政策都是透明的,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达到什么目标都是透明的,媒体什么问题都可以问,都可以讨论。“一些境外的媒体,话说的让人真的不好理解,英国有家媒体,大致意思说‘南水北调是祸国殃民的,引的都是脏水,比如中线,想把水引到东北工业基地,还没到天津就不能用了’。我们从来就没有过‘把水引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案,有些境外媒体说这些话的时候,连事情都搞不清楚,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居心。” (环球时报记者范凌志)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