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讲讲爷爷长征的故事”

2015年01月14日19:2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给你讲讲爷爷长征的故事”

  新华网贵阳1月14日电(记者王丽、李平、李惊亚)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的资深讲解员,今年32岁的孔晓每天都要精心化好妆,给各地游客讲解遵义会议和长征的故事。这份工作她干了8年。

  2002年,19岁的孔晓考入遵义医学院护理专业,2006年毕业那年,当她听到遵义会议纪念馆要招一批讲解员时,内心深处的红色情结升腾起来。“如果没有这个偶然机会,我将去当地一家医院当护士。”孔晓说。

  在100多人报名考试中,孔晓以出众的外表、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才多艺和对红军长征故事的了解,成为当批录取的5名讲解员之一。而在她报名考试及录用环节,连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人都不知道,她的爷爷竟是纪念馆第一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

  “因为爷爷传下来的红色基因,从小听他讲长征路上的故事,让我对红色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孔晓说,爷爷长征时才23岁。

  孔晓说,爷爷原名叫孔权,1911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8月,由黄克诚作为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查参谋。

  1935年2月26日,红军攻打娄山关战役中,孔权作为突击队队长,率领队员与敌人激战,他的左腿胯骨中了敌人的6发机枪弹,伤后被迅速送往遵义城内治疗。由于当时红军医药奇缺,医生只能用“鸦片水”为麻醉剂给他做手术。

  “由于伤势太重,中央军委干部团决定把爷爷留在金沙县一户姓宋的财主家,继续治疗养伤。”孔晓说,关键时刻,群众没有忘记红军,是他们一次次与留守的看护一起,上山采草药给爷爷敷伤口,救了爷爷。

  为了生计,孔权改名孔宪权,在遵义县枫香镇一带走村串寨卖针头麻线、当瓦匠、替乡亲写诉状。15年后,他联系上自己当年的领导、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杨勇,恢复了党籍和工作。1955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建馆,孔宪权成为第一任馆长。

  时光荏苒,不复过往。每当孔晓向游客讲解到娄山关战役时,她的内心就会泛起一丝波澜,而她爷爷的故事,也因为其他同事的“提醒”,激起不少游客的兴趣,纷纷要求孔晓讲述红军爷爷的传奇。

  曾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听闻这个故事的上海游客陈方说,孔宪权的故事让以前抽象的长征故事变得可感、可触摸。而红军后代讲红军的故事,让遵义会议变成了更具有亲和力与说服力的鲜活历史。

  “爷爷已成为整个家族的精神标杆,更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为人处世的楷模。”孔晓说,因为是红军的后代,她有责任和义务把红军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