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核心聚集区

2015年01月12日07:57  
 
原标题:青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核心聚集区

图为准备在青岛市市南区停靠的中远集团集装箱货轮。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组建了全国首个以航运服务企业为主体的地方区域性行业组织,并发布了长江以北首个航运服务业综合指数。这一系列动作,昭示着市南区在航运服务产业方面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核心聚集区’。”市南区服务业发展局副调研员李宁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市南区在航运服务业方面有着传统优势,马士基、达飞轮船、中国远洋、中国外运等近50家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均在区内设立分部,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船检等行政部门也在此集中办公,并形成了西部和东部两大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我们的中期目标是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北方航运总部经济中心,远期目标是形成知识驱动型产业特色,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服务核心聚集区。”

  航运服务业分为服务密集型和知识驱动型两种类型,前者是比较传统的航运服务业,后者则需要大量的高端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为推动产业升级,市南区专门制定了航运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综合扶持政策,针对航运总部聚集、专业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提质发展等方面,制定了专项激励政策,引导产业向着知识驱动型方向发展。

  政府的强力推动,首先带来的是航运服务企业的集聚。青岛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从初创期的不足10个人,发展到拥有150余人的成熟团队。总经理姜和平说:“市南区不断加大对航运服务产业和辖区内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航运企业在严峻市场环境下的成长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公司在经营管理、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均得到质的飞跃,还荣获海关总署‘报关百优企业’等称号。”据初步统计,近两年在航运业衰退严重的形势下,市南区却增加了400多家航运服务企业,企业总数达到3355家,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聚度。

  航运服务业的产业链也得到了优化。航运服务业的产业链很长,从上游的港口和运营,中游的仓储、船代、船舶管理、船舶运营,到下游的货运代理、报关报验、海事咨询、船员培训等,共有数百个环节。“过去,我们在一些高端链条上是有缺失的,”市南区航运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逄宗玉说,现在市南区正在把链条逐步补齐,“已经建成的船舶交易所就是航运服务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过去船舶交易主要在上海,青岛的船舶交易所建成后,成为长江以北唯一的一家航运交易所,现在交易额已达到10亿多元。”

  “下一步,我们要在高端的知识型产业形态上持续发力。”李宁告诉记者,市南区航运服务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要引进国际化经纪公司、国际著名的海事组织、国际化的公共船舶设计公司等高端产业,并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交易平台、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型航运金融;引导和鼓励航运企业与科研院校、IT技术开发等机构进行资本与技术融合,实现航运服务体系产学研共赢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