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奶难”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5年01月09日22:07  
 
原标题:“卖奶难”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2014年12月以来,华北地区有部分奶农反映,近期在收购生鲜乳时,有企业不履行合同,对生鲜乳压价、限收,奶农只好将剩余的生鲜乳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寻找出路,甚至有极个别奶农将卖不掉的生鲜乳倒掉。目前,生鲜乳收购形势如何?为何会出现部分地区的“卖奶难”?如何促进生鲜乳收购平稳进行?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们没有发生倒奶现象,但遇到了原奶收购价格低、卖奶难等情况。合作社每天有3吨的原奶卖不出去,对于乳品加工企业不收的奶,只能按照每公斤0.8元的价格卖掉,相当于每天赔钱1万多元。同时,我们正在把单产低的奶牛卖掉,如今合作社的奶牛数量由1000头减少到了700头。”山东济南长清区归德镇鲁源奶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庄庆保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庄庆保说,从去年8月起,当地两家乳企开始限量收购原奶,加起来平均每天减少收购100多吨原奶。近两年,合作社养牛技术提高了,采用全株玉米饲料后,一头奶牛的产奶量平均可以提高3.5公斤。“我们的投入增加了,奶牛的单产提高了,原奶量大了,但是反而不好卖了。”尤其让他不明白的是,为啥乳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奶制品不降价,但收购原奶的价格却持续走低。

  记者调查,庄庆保的遭遇只是少部分奶农的情况。孙燕侠是北京望加奶牛养殖中心负责人。她说,作为一线的养殖户,特别关注“卖奶难”的新闻,也曾担心乳制品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量。“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签订收购协议的企业并没有减少原奶收购量,也没有压价。据我了解,周围的十几个奶牛场也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没有‘倒奶’现象的发生。”

  孙燕侠认为,标准化养殖的规模奶牛场原奶质量更有保证,所以一旦和企业签订了供奶合同,原奶都会有稳定的销路。但是有些分散的农户采取小区化养殖的方式,相对来说,原奶质量不好把控,销路也不稳定。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谷继承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就全国来看,倒奶、压价等都是个案、局部现象。原奶价格、供需关系的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企业收购原奶限量、限价的原因很复杂,每个企业的经营情况、收购标准都不一样。他呼吁,如果养殖户的原奶达到了标准,企业要积极履行合同,尽量收奶。“从根本上说,我国奶业的发展持续向好,要继续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推动我国奶业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发展现代奶业。”。

  就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卖奶难”,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分析,其原因在于去年以来国内奶价下降和进口奶粉大量增加对国内原奶市场形成冲击。2014年以来,规模奶牛场生鲜乳价格降幅达到11%,目前仍有下降趋势。其中,中原奶业带、西部奶业带和大城市周边区域最为明显,奶价下降幅度在12%至14%。

  “卖奶难”的背后还是供求关系的作用。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北方主产区原奶价格进入上涨区间。到2014年2月,均价最高涨到每公斤4.27元。但此后价格急转直下,到2014年底为3.75元。由于前期收益较好,养殖户积极性高,投入增加,加之疫情控制好,气候偏凉爽适合奶牛产奶。当前,生鲜乳供应充足,消费却没有大的提升,呈现供过于求态势。

  李胜利说,国内原奶之所以卖难,背后还有我国奶业竞争力不如发达国家以及国际市场供应增加的因素。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我国奶粉进口100.2万吨,同比增加34.8%。同时,进口奶粉价格持续下降。去年底全脂奶粉的中国港口到岸价最低跌破每吨2万元。这些都对国内乳业产生影响,不少乳企减少了对国内奶源的收购。

  目前,农业部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协调处理“卖奶难”。农业部督导组已奔赴河北、山东等地,要求发挥地方奶业协会的作用,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来自上海奶业协会的信息显示,日前上海奶农代表和光明乳业奶源部在上海奶协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平台上,进行四次协商后,最终达成一致。随后公布的上海奶协相关文件显示,按照上海市生鲜乳收购基础价格确定为每公斤4.07元。这比目前北方市场的价格要高一些。

  “散养户的退出是奶业发展的趋势,要推动奶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李胜利建议,要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养殖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国家应当对奶牛产业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一哄而上,要明确今后多大程度上依靠国内奶源、多大程度依靠进口奶粉。各地要推动出台奶粉收储补贴、救助奶农补贴,在规模奶牛场用地、信贷等方面提供支持。要改造升级老旧奶牛养殖小区,鼓励养殖场户实行种养结合,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张雪)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