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8日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获悉,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东经163°46.0′、南纬74°54.7′的罗斯海首次发现新锚地,“雪龙”号在南极海域多了一个“新家”。
罗斯海是深入南极内陆纬度最高的海。100多年前,人类第一批南极探险勇士就是在这片海域登上南极大陆,踏上悲壮艰险的探索征程。今后,我国将在罗斯海岸边的维多利亚地难言岛上新建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正在难言岛上进行建站前期准备工作。
为保障我国在罗斯海维多利亚地建设新站,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派遣专业测绘人员奔赴南极,利用我国首艘无人智能测量艇--“海巡166-01”艇以及多波束声呐、卫星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磁力仪器等扫测设备,在罗斯海维多利亚地附近海域进行海洋测绘、航道探测等航海保障工作。
2015年1月5日,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水下地形测绘小组陈正伟、陈金波、裴宁、张旭德、李文明等队员,经过4天3夜的艰苦作业,在罗斯海发现了适合“雪龙”号抛锚的一处新锚地,并探明了拟建新站附近12平方公里水域的水下地形测绘资料,完成测线280公里,制作完成该水域墨卡托投影的1:5000大比例尺海图。
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袁绍宏在电话中表示,在南极地区,适合做锚地的海域并不多见。此次新发现的锚地海水深度在40米-50米之间,距离难言岛最近处不足1公里,为我国今后在难言岛建站和未来卸货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我国考察队制作的难言岛附近12平方公里的1:5000大比例尺海图,今后也将上报国际海事组织让世界各国共享,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位于地球南北两端、常年冰封的极地海域,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保障“雪龙”号等我国船舶在极地海域航行安全,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集美大学等单位紧密合作,正在组织实施“极地211专项航海保障工程”。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发现新锚地,也标志着“极地211专项航海保障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据悉,在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下一阶段,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南极科考水下地形测绘小组还将在南极中山站附近进行相关海域的水下地形测绘。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