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底推出藏文版“辞海” 为史上最大规模藏文辞典

2015年01月08日15:1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年底推出藏文版“辞海” 为史上最大规模藏文辞典

  新华网拉萨1月8日电(记者黎华玲)在西藏使用率最高的“微信”,如今可以直接用藏语表述为“称琼”。这些新鲜词都将收录进今年底启动出版的《藏文大辞典》。语言专家表示,这部兼具语词和百科知识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将起到藏语标准化工具书的作用,是“藏族历史上最全面、最权威的藏文辞典”。

  记者从中国民族出版社获悉,这套辞典仿照《辞海》体例,先按分册编撰出版,最后汇集出版。预计2015年底首先面世3个分册,2018年完成全部出版计划。计划收词约15万条,字数约2500万字。

  据介绍,《藏文大辞典》按藏族传统学科和现代学科分为30个分册,传统学科包括工艺学、医学、佛学、修辞学等领域,由北京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百余位专家参与编撰,读者对象为具有藏文中级以上程度的人员。

  藏语言历史悠久,学术界一般认为其创制于公元7世纪,主要使用者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以及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地,使用人数800万人左右。

  78岁的藏族翻译家赤烈曲扎告诉记者,1902年,印度人萨罗特·旖陀罗·达斯所编著并附有部分梵文对译的《藏英词典》问世后,风行数十年。

  但是达斯的《藏英词典》中存在部分歪曲事实的词条解释。词典第713页右栏的一处词条译为汉语即“中国人恨一切外国人”。赤烈曲扎指出,类似这样的字词解说非常不利于世界和平。

  1949年,学者、僧人格西·曲吉扎巴编著出版《格西曲扎词典》,结束达斯的《藏英词典》的领先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藏文词汇越来越丰富,藏汉族学者编著了《汉藏对照词汇》《藏汉大词典》《藏汉英对照词典》《汉藏对照词典》等多种辞书。

  1985年,张怡荪主编,全国数十位专家编撰的《藏汉大辞典》问世,是迄今为止的“藏文工具书之王”。2002年,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由藏学家东嘎·洛桑赤烈历时半个世纪编纂完成的《东嘎藏学大辞典》。这两部辞典在藏学界的地位至今未被超越。

  中国民族出版社编审、全国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审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嘎说,藏文辞书出版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历史局限,《藏汉大辞典》所收录的5.3万余条词目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为规范藏语言文字的使用,2003年,中国民族出版社提出《藏文大辞典》选题意向。这一项目得到国家拨款上千万元作为专项经费。

  据介绍,1985年版《藏汉大辞典》是藏汉对照,新版的《藏文大辞典》在其基础上丰富,并以藏文出版。在新版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传统词汇,还吸收了大量新词。

  赤烈曲扎指出,社会发展迅速,新词术语不断出现。同时,“由于藏语方言的存在和规范工作滞后,同一新词存在多种不同说法,对于藏区老百姓之间的沟通产生了一些影响。”

  以“微博”“微信”“平板电脑”等新词为例,藏文中一直没有与之对应的正确表述,当地人不得不将汉语夹杂其中,十分别扭。

  经过10余年的努力,西藏审定发布近9000余条新词术语,科技术语6万余条、计算机界面词语12条。这些新词将被选录进《藏文大辞典》。

  西藏自治区编译局副局长曲扎认为,语言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新词术语不仅反映出藏族百姓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迅速发展,也丰富了藏语文本身,增强了藏语文的生命力。

  藏语研究人士十分期待这部辞典的出版。记者采访时,赤烈曲扎老人从家中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藏汉大词典》在手上掂量,而后他双目微闭,若有所思,“新的辞典一定会重极了,我怕我抱不动它。”他说。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