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爱心施粥点。
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爱心施粥点在温州市区有10多个,而在温州城乡类似的施粥点、伏茶点则有400多处,“爱心粥”“爱心茶”温暖了不少人。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温州市叶宝春、王夏兰、孙兰香等五六位退休老人,自发买来淡竹叶、夏枯草、茯苓皮等多种中草药,熬制成凉茶,在“红日亭”免费供路人饮用。到2006年,“红日亭”志愿服务的老人增加到26人。其间老人们从夏季供应茯茶扩增到秋冬施粥,还根据四季节气和民间习俗免费向路人供应芥菜饭、清明饼等食品点心。
“红日亭”的老人告诉记者,目前每日施粥光是大米和小菜的花费就要600多元,一年下来需二三十万元。起先“小打小闹”时全是老人们自掏腰包捐送,后来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
2011年10月27日,市民谢彩弟老人把90岁大寿的3万多元宴庆款、140斤长寿面、两个特制九层蛋糕全部捐给“红日亭”。2012年7月7日,两位中年妇女不留姓名,给“红日亭”捐款6万元。
2012年初,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吴南华、梅雪良、张先生等3位赋闲老人想效仿“红日亭”,在温州市区东部建一个施粥“状元亭”。当地工商部门特事特办,为“状元亭”颁发全国首张施粥“营业执照”,店名叫做“状元和谐之家免费供应粥伏茶点”。
吴南华说:“有了执照,我们就可以领取免税税务发票,这些发票可以抵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状元亭接受捐赠良性循环。”
“状元亭”开张前夕招募义工,结果400多人前来报名,最后选中了86位长期女义工。
温州市文明办主任邱小侠说,近年来,在“施粥”慈善潮影响下,温州市区不断冒出爱心施粥亭、店、馆,分布在弄堂小巷的施粥小摊、小点、小车则更多。
(来源:新华网)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