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正在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其中不乏低俗、粗鄙的词汇。在大学校园,“屌丝”“我靠”等粗口随处可闻。对此,南开大学的学生近日自发组织起“网语寻美”活动——
如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已成为年轻人社交的重要渠道之一,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有些网络用语因为低俗、粗鄙的内涵而遭人诟病。甚至在大学校园,一些朝气蓬勃的青年张口“屌丝”,闭口“我靠”。粗鄙的语言表达习惯与其大学生的形象极不相称。
网络空间的表达能否更优雅一些?近日,南开大学微博协会和国学社的同学们策划了“网语寻美”系列活动,力图让“粗鄙化网语”远离日常生活。
“粗鄙化网语”带来的尴尬
“‘土肥圆’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借助‘度娘’,我真的不能理解!”在一场题为“‘传统之雅’对话‘网语之便’”的讨论会上,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讲述了网语给自己带来的困扰。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对“屌丝”一词进行过炮轰,而“尼玛”一词则引起广大藏族同胞的抵制。那么在校大学生对这些网络用语又抱持怎样的态度呢?
为此,南开大学微博协会的同学利用微信平台展开了一次“微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粗鄙化网络语言”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脏字、国骂演变而来的网络语言,学生们选择“反感”或“基本不使用但不反感”的比例总共为65%,选择“经常主动使用”选项的学生占11%。
“对这些网络词汇,我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国学社负责人陈川同学表示,大学学子应当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而风行于大学校园之中的这些“网络热词”,却使“风雅之气”受到侵蚀。
对于陈川的苦恼,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易的解答是:“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都有其生命力,而网络语言生命力则‘譬如朝露’——瞬间产生,瞬间消亡。使用网语的多数人或许会有一种短暂的时尚感,之后就会觉得无聊,因为粗鄙化网络语言不美,只有美的东西才能不朽。”
周志强认为,语言的发展会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自然淘洗过程。“粗鄙化”的网络语言中流露着一种破坏性的焦虑,本身具有“分裂性”,是一群“不敢谈理想”的青年不满情绪的表达。“青年人要有理想,因为你们的使命就是改变世界,而不是随波逐流。”周志强这样勉励青年学生。
让“粗鄙化网语”在校园中消失
“希望全校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观念,培养使用规范、典雅汉语的表达习惯,从成语、诗词等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使用带有民族、性别、地域、阶层等歧视色彩的网络流行语,不使用网络粗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一份近日在南开校园网上热传的《网语文明》倡议书。
微博协会负责人浦玉同学说:“我们发出这份倡议的目的,就是力图在同学当中达成共识,首先净化我们的网络空间,进而让‘粗鄙化网语’在校园内消失。”
国学社的同学为了扩大“网语文明”活动的影响,日前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汉服“快闪”活动。在趣味盎然的互动环节中,他们请大家为网络用语寻找“最美替身”——即把那些粗鄙的网络语言“翻译”成文雅用语。一张张写着“粗鄙网语”的卡片发了出去,不一会儿,一摞卡片就收集上来了:“屌丝”翻译成了“鄙人”“小生”,“逗比”翻译成了“娱己愉人”。
南开大学学工部主任白云龙表示:“这样一场活动表现了青年大学生可贵的文化自觉,是南开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我们将全力支持同学们将这一‘网络寻美’活动持续下去。”(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马超)
(来源:光明日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