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力善后盼为外滩事件生还者驱散阴霾

2015年01月04日07:26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上海全力善后盼为外滩事件生还者驱散阴霾

  1月2日,在上海外滩陈毅广场,“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遇难者家属手捧鲜花前往外滩事发楼梯处哀悼。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止目前,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张亨伟 摄

  中新社上海1月3日电 题:上海全力善后盼为外滩事件生还者驱散阴霾

  作者 韦柳

  3日,仍在元旦假期中的上海天空灰蒙蒙的,昔日繁华的外滩依然笼罩在哀伤的气氛中。

  位于上海市闸北区的宝兴殡仪馆,志愿者、警察、安保人员分批接待前来吊唁的遇难者家属及亲朋好友们。

  在此番事件中受伤的小戴(化名)后脑处尚有淤血,刚出院的他坚持要“再来看看(同学)”。在家人的搀扶下,口罩遮面的小戴不愿再提及“那件事”。他的同学告诉记者,31日晚,小戴及同学一行5人前去外滩庆祝跨年,但后来“只回来了3人……”

  距离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已过去近72小时,前往事发地陈毅广场悼念的人流依旧不减。凌冽寒风中,摇曳的白色菊花、跳跃闪动的烛光寄托着人们对逝去年轻生命的哀思。

  下午时分,陆续有遇难者亲属前往事发地,在事发台阶上献上鲜花。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的36名遇难者名单当天已全部公布。其中包括一位台胞周怡安及一位马来西亚籍华人Tan Wei(中文名为陈蔚)。

  31日晚,周怡安与另两名同事正在上海出差,于是三人结伴赴外滩庆祝跨年,结果其中二人不幸一死一伤。因受伤住院的杨敏(化名),不愿再诉当日发生之事,拒绝了媒体的采访请求。3日当天杨敏及另一位身体无恙的台胞在上海市台办的安排下已返回台湾。

  不愿与人交流、忧郁、恐惧不安等心理应激反应,让事件中的幸存者内心备受煎熬。“眼睛一闭上就会想到(事件中的)这些人……”事件亲历者吴小姐哽咽地说。她的另外两名同伴一死一伤,吴小姐尽管身体无恙,但当夜她始终守在受伤的同伴身边,目前她的心里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情绪需要一个康复的过程,多跟家人、朋友在一起,做一些开心的事让自己放松。”心理专家在耐心听完吴小姐的述说后,给她建议。

  不仅伤员的心理状况可能出现问题,一些家属、事件亲历者及经历了该事件的人们同样需要心理指导。布满泪痕的面孔、撕心裂肺地哭喊声,让一线工作的媒体人情绪也同样低落。“工作完成后本想和同事聊稿子,后来变成聊人生。”亲历现场并做了连续报道的某家媒体记者在手记中写道。

  逝者已矣,伤痛存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人们希望上海用更高效、更机制化的管理亡羊补牢,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