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公正司法能打消讨薪身亡案疑虑

2015年01月04日02:45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唯有公正司法能打消讨薪身亡案疑虑

  本报特约评论员汤嘉琛

  在影响恶劣的案件发生之后,公安系统能有制度性反思,殊为不易。但要消除死者家属和公众的疑虑,唯一途径是坚持司法公正。

  备受关注的“12·13”河南籍讨薪农民工非正常死亡案件,日前有了新进展:2日,太原市公安局长就此事向受害人家属和社会公开致歉;3日,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对此前已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郭某和任某,以涉嫌滥用职权罪依法批捕;此外,受害者家属已同意对死者非正常死亡原因进行法医鉴定。

  在死者家属、媒体和网友的共同推动下,“12·13”案件总算在司法层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与涉案派出所事发之初否认“民警脚踩女农民工头发”、坚称“上传视频者断章取义误导网民”相比,太原市公安局长的公开致歉和将整顿规范执法执勤工作的表态,更能体现执法部门的担当,也更符合死者家属和公众的要求。

  但必须看到的是,对于这起案件能否得到公正处理,很多人此前有诸多疑虑。家属强调死者生前身体状况良好,并明确要求进行异地尸检,显然是担心当地有关部门在死因上“做文章”;媒体和网友为这起案件鼓与呼,同样是希望能从此案中看到公平和正义。要消除死者家属和公众的疑虑,唯一途径是坚持司法公正。

  此前,社会各界争议最大的一点是,检察机关是以涉嫌滥用职权罪批捕涉案民警的,而不是按故意伤害罪追责。因为前者的最高刑期为7年,而后者则可能到死刑,有人质疑这种定罪有变相保护涉案民警的嫌疑。在司法案件中,关于定罪和量刑是否适当的质疑若不能打消,会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

  对此,太原市人民检察院曾解释称:几名涉案人员违反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规定、滥用执法权,符合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条件;如果以故意伤害罪立案,前提是法医鉴定证明该女农民工的死亡与涉案民警的行为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而尸检一直未能进行。根据新华社最新报道,受害者家属已同意对死者非正常死亡原因进行法医鉴定,这意味着,本案可能很快就会有以故意伤害罪立案的条件。

  司法公正并不是一个虚空之词,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不包庇、不护犊,依法审理、定罪和量刑,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现如今,不少人像本案受害者家属一样,遇事总担心会遭遇司法不公,打消这种习惯性质疑,需要司法机关将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铁案。

  值得注意的是,太原市公安局还决定全面整顿规范执法执勤工作,并将每年的12月13日作为“执法警示日”。在影响恶劣的案件发生之后,公安系统能有制度性反思,殊为不易。但愿此举是真的“痛定思痛”,毕竟,只有从源头杜绝执法暴力,才能真正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相关报道见15版

(来源:京华时报)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