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之日溯“元旦”

2015年01月01日13:2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元旦”之日溯“元旦”

  新华网天津1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朱天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日,迎来全新的2015年,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民俗专家表示,“元旦”一词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上千年,而现行“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5年的到来,它只有“66岁”。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古代创造“元旦”一词,含义很美、奇巧精妙。《尚书》中所称的“月正元日”即为“数之始”,就是“元”。另外的“气之始,善之长”也叫“元”。据载,“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据史料记载,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中国历代“元旦”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改为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以后,除个别朝代外,其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在古代,各地民众在元旦这一天有饮屠苏酒、吃麦芽糖、尝五辛盘(菜)、放爆竹、迎旺火、祭先祖、供吉物、玩游戏等诸多风俗。

  由国庆进一步介绍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

  由国庆表示,如果由此来推算,现行元旦到今天也才只有“66岁”。在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定下新年计划,许下美好愿望。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