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顺。记者杨耀烨摄
洛浦司法所副所长李国顺开展工作点子多
广州番禺洛浦司法所的门面特别小,稍不留意就会与之擦身而过。自2006年起,因为租金合适的办公地点难找,洛浦司法所先后搬了4次家。2007年,军人转业的李国顺到洛浦司法所工作。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李国顺跟同事一起把街道的司法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事评价这个司法所副所长“有想法、特别爱动脑”。
文/记者徐一斐
洛浦街下辖9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全街户籍人口10多万,加上外来人口总人数超过30万。洛浦街地处城乡交界,人员成分较复杂,各类纠纷不断。
纠纷调解:“偷懒”想出好办法
2010年初,李国顺调查后发现,一直以来,洛浦各村委的调解作用没有发挥充分,主要是因为缺少激励机制。为了调动村委和社区调解员的积极性,他们每调解成功一宗纠纷,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奖励。具体为,成功调解5人以下的纠纷奖励100元、5至10人的纠纷奖150元,10至30人以下的纠纷奖200元。在此奖励机制实施之前,村委或社区调解员不论工作量多少,每人每月只有100元的补贴。
这个为了“偷懒”的办法最后被制定为《洛浦街规范和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12年初付诸实施。一年来,洛浦街每年介入调处的矛盾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制作的纠纷调解档案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社区矫正:50个辅导1个
据介绍,2009年,洛浦街开始展开社区矫正工作,首批接收9名社区矫正人员。到今年,洛浦街累积接收61名社区矫正人员。
至今,李国顺仍对一个名叫小英(化名)的女孩的矫正过程记忆犹新。2012年10月初,小英因在地铁口抢了2部手机,犯抢夺罪被判缓刑,来到洛浦街接受社区矫正。当时小英刚上高一,才16岁。“我初次见到小英,她满脸叛逆,一个字没吐,跟她说话,也得不到回应。”李国顺当时觉得,这个女孩“心里打了个结”。关系拉近后,在洛浦街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先开了间网店,后在餐厅做服务员,并工作至今。
“要用心!要走到他们心里去!”李国顺总结社区矫正工作原则时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专职人员跟踪个案,多部门配合,不断地主动交流,定期上门回访。
在小英的案例中,大概有50多人前后参与了她的社区矫正,参与部门包括社区矫治帮教小组、社区民警、洛浦司法所和家庭综治中心。这50多人对小英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洛浦司法所为健全洛浦各村(居)委基层帮教矫治小组付出大量努力,现在已形成一百多人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队伍。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