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老城 洪水淹过地震遇难者公墓--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北川老城 洪水淹过地震遇难者公墓

2013年07月10日08:19    来源:四川日报    手机看新闻

  7月9日,北川老县城遗址淹没水位超过2008年地震后“6·10”泄洪水位4.2米,达到647.7米。 记者 桑清 摄

  7月8日下午至9日早上,北川普降大雨,最大降雨量已超过300毫米。湔江河水位猛涨,最大流量接近5000立方米/秒,超过2008年6月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流量。此次暴雨造成北川15个乡镇4万多人受灾,老县城遗址区80%被淹,北川大酒店遗址、遇难者公墓等全部被淹。

  直击:

  遇难者公墓被淹一米多深

  7月9日下午3点,记者在北川老县城遗址区看到,绝大部分遗址仍浸泡在水中。

  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指挥长韩贵钧告诉记者,这是北川多年来的最强暴雨,遗址淹没水位超过2008年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水位4.2米,达到647.7米,超警戒水位12.7米,老城区80%的遗址浸泡在洪水中,积水深度达7米,供电、供水、道路等全部中断。“这幢房子有5层楼高,但现在我们只看到3层,下面两层都泡在水中。”指挥部工作人员指着一幢建筑说。“以前洪水只是淹没了部分建筑,没想到这次把遇难者公墓也淹了,足足有一米多深。”遗址区工作人员袁文全心情沉重地说。到了下午,遇难者公墓露出水面,公墓里的青草已被淤泥全部覆盖。

  救援:

  两名被困者靠一瓶水支撑一天

  灾情发生后,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在7月9日5点30分发出红色预警,武警、公安、运政和指挥部全体干部职工紧急投入抢险,疏散沙坝、邓家安置点的群众,动用消防摩托艇紧急救援在老县城来不及撤离的工作人员。

  记者在救灾现场看到,北川消防中队官兵通过皮划艇,将2位翻山走到指定地点的受困人员救出。“我是昨天晚上6点吃的晚饭,我们两个人靠一瓶矿泉水支撑到现在。”袁文全被救上岸后告诉记者,“我们住的小房子已经被淹过房顶了,我除了身上这身衣服和手机,其他物品全部被水冲走了。”

  当消防官兵将2位被困人员救出后,又折回救人。但由于水面被漂浮物堵塞,皮划艇无法驶进去,救援工作无功而返。“现在还有4位工作人员被困在里面。”正在现场指挥的相关负责人黄文说,天色已黑,翻山救援难度增大,晚上8点多,救援人员不得不返回。参与救援的黄德清说,现在被困人员还有一些食物和水,可以坚持到明天等待救援。

  思索:

  每年汛期遗址区如何“防水”

  “暴雨过后,裹挟着大量泥沙的洪水退去后,遗址区内都会留下厚厚的淤泥。道路上的淤泥可以清除,但清除建筑内的淤泥难度很大。”韩贵钧说,建筑物被洪水浸泡后,裸露在外的钢筋与水接触,加速了钢筋的腐蚀,一旦“筋骨”断裂,建筑将轰然倒塌。

  记者在遗址区看到,除了被泥石流掩埋的建筑外,剩下的建筑绝大部分已摇摇欲坠,建筑物在洪水冲刷下,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更让人揪心的是,地震之后一遇大雨,多条山沟的泥石涌至湔江,至今河床已抬高10米以上,河床离河堤只有两三米高,遗址的防洪行洪能力大大降低。现在每年汛期,老县城遗址都会被洪水袭击。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遗址周边山体进行了治理,震损建筑实施了应急防护性加固。由于国家还没有专门的堰塞湖管理办法,唐家山堰塞湖的管理等缺乏政策和资金保障。目前,遗址管理部门只能对遗址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而根据北川老县城遗址保护现状,必须持续实施防风化、防锈蚀、防倒塌等地震遗址保护工程项目。(记者 邹俊川)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