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认真听讲最关键
“我不否认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和兴趣。”刘通毫不客气地说,但是在他看来,自己取得成功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勤奋。
“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再因人而异制订学习计划并执行。”刘通说这就是他的“招儿”。对于兴趣不浓的文科,刘通选择跟着任课老师的进度,课堂上消化所有知识点。因为要参加各类国外的数学竞赛,学好英语是基础。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刘通仍然选择跟课堂的进度走,单词在课上背完,课下很少为英语再费精力。其他的课后时间则都用在了理科知识面的拓展上。
在全国各省份的“超级中学”里,很多“牛”孩子都利用寒暑假时间自学高中或大学课程。刘通不喜欢这样按部就班,他认为这看似是超前学习,但效率未必高。
在吉大附中初中部读书时,刘通被选进了数学超前班。刘通以近期备战的数学竞赛题为依托,带着做题时遇到的知识空白点去翻阅书本。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比无目的地自学和死记硬背效率更高”。也因此,刘通很少做笔记。
刘通一直乐此不疲地享受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循环之中。现任班主任侯跃平告诉记者,刘通“满脑子都是问号”,去卫生间的途中都会想问题,并且常问超出一般中学生理解范围的问题,这多少让任课老师有些招架不住。
或许是用脑太多,在课堂上刘通喜欢睡觉。侯跃平说,但前提是刘通确实已经掌握了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
侯跃平还是刘通所在班级的化学老师。虽然知道大学二年级的化学书刘通都已看过,但侯跃平不愿让刘通课上睡觉,而是督促他,并时常让刘通给同学讲解难题。别人要想10步才能得出答案,而刘通的思维方式时常让同学惊讶:“这难道是捷径?”
刘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捷径”来源于对一道题目的举一反三,之后“三又变九”,保证对知识点的消化和知识脉络梳理,在熟练中融会贯通,再做题时就能很快找到题干的切入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