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刊文:凝聚改革共识难在哪里--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求是刊文:凝聚改革共识难在哪里

2013年01月16日13:38    来源:求是    手机看新闻

  凝聚改革共识难在哪里

  -孙 剑

  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明显加大。

  为什么改革共识难以凝聚?

  区域发展不平衡产生不同的改革诉求。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发展较快,开放程度较高,特别是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较为充分。这些地区的改革诉求是强调市场取向,强调更少的政府干预和更多的企业自主权,主张能交给市场管的都放手交给市场,形成“小政府、大市场”格局。而中西部地区则不同,由于市场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还不灵,经济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组织、主导和推动。他们的改革诉求是来自中央政府更多的投资项目、转移支付和优惠政策,对市场取向的改革则体会不深、要求不强。

  不同利益群体的改革诉求也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改革“红利”全民受益,即使获益并不均衡,但总体上是普惠性的,大家的生活都在往上走。随着改革深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市场经济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效率问题,而不能解决事实上的社会公平问题。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收入差距自然出现,而且持续扩大,加剧了很多人的焦虑感、不公平感和失衡心理。利益不同,立场自然不同,看法和诉求也必然不同。

  多元化时代的多种声音。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悄然入侵,与中国本土文化和价值观一道形成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格局。西化的改革思想、本土激进的改革思想以及本土保守思想交织在一起,对于中国是否需要改革、走什么样的改革道路、哪些领域需要改革、先改什么、后改什么等等问题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显然,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价值观的时代,改革共识的形成难度大增。

  那么,该怎样凝聚改革共识呢?

  凝聚共识需要各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改革共识源于最高决策层的决心、执行层的责任心、利益集团的良心和民众的信心。最高决策层的改革决心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执行层的责任心和利益集团的良心决定了改革能否冲破阻力顺利推进,民众的期盼和信心是决策层改革的动力和激励。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凝聚改革共识要求社会各界都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始终将国家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摒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获利群体尤其应树立回馈社会的改革理念,主动走出利益藩篱,让改革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每个人。

  凝聚共识需要求同存异。不同地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会有不同的想法,那就要思考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做工作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并从中发现最大“公约数”,最大程度地形成共识。凝聚共识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改革不是单方面的政府行为,而是政府、专家、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凝结,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反复磋商形成的最佳方案。只有利益相关者意见趋于一致,才能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凝聚共识需要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革不能空谈,改革需要实干,改革必须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让人们看到党和政府改革的决心和成效。一系列民生难题依然在困扰着百姓,也在考验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只有这些领域的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共识,才能以高度的共识推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来源:求是)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