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新闻强国社区强国论坛博客微博聊吧播客|科学发展观中国人大中国政府中国政协中国工会中国妇联中国科协

 

    
    编者按:
    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履新一个月之际,新华社从23日开始连续3天对外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特稿及相关图片 。特稿不仅描绘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人生经历与政治轨迹,而且展现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亲情温情,引发海内外积极评价。
 


这是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59岁的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经历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后,走过91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迎来新的领航人。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习近平走到了中国政治舞台中央,接过了历史接力棒。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他也站到了世界舞台的前沿。


这是1972年,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


 


李克强参加2011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

"万事民为先"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

 

    11月15日,在京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李克强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随后,李克强在多个会议场合“打破沙锅式”的追问,引发广泛关注。这种长期形成的注重解决问题的务实会风,拒绝官员“照本宣科”,鼓励自由发言,让与会者既有压力,更感兴奋。他仔细听取艾滋病防治民间人士的真切诉求,鼓励“多谈问题”,并推迟官方会议,为“草根”会议“让路”。

 


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河南新乡调研。


张德江在民政部工作期间,到河南农村敬老院调研。

"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
 

    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张德江从高校领导岗位走上仕途,经过多个地方和中央职位历练,连任两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1月15日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现年66岁的张德江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

  11月20日,张德江卸任重庆市委书记。在临危受命主政重庆期间,他不负重托,稳定了大局,理清了发展思路,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他与重庆广大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说:“重庆在我心中,我祝福重庆!”


1998年,张德江乘冲锋舟到吉林省镇赉县嘎什根乡看望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2011年,俞正声为上海市“十佳少先队员”颁奖。

“多做实事不图虚名”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
 

    言谈举止中透着儒雅之风的俞正声,是位学者型领导,有着从中央到地方多个领导岗位的丰富从政经历。无论岗位如何改变,“多做实事,多解决问题,不求波澜壮阔,但求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是俞正声的从政信条。
    俞正声主政上海的五年,正值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火车头角色的上海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1994年,俞正声(左三)在青岛考察跨海公路建设。


2011年,刘云山在朝阳区茉藜园社区与小学生们一起做节水小实验。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
 

    “我们党开了一个好的会,有了好的纲领,定了好的目标,重要的是以好的作风、好的学风、好的文风,使大会精神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变成精神力量、变成实际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到北京市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听取基层意见建议。

 


1981年,刘云山(中)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内蒙古敖鲁古雅采访时与鄂温克猎民促膝交谈。


2003年,防治“非典”期间,王岐山在北海公园与北京市民共度周末。

“求真务实 尽责奉献”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
 

    从当年一名农村插队知青,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从防范化解广东金融风险、抗击北京“非典”、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王岐山一路走来,风雨无阻,自信从容。他在多个领域、地区、行业、岗位上磨砺成长,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感悟中尽责奉献。

  11月30日,刚刚担任中央纪委书记半个月的王岐山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计“高参”。


1982年,王岐山(左二)陪同中央农研室领导在福建莆田调研,为起草中央一号文件做准备。


2008年,张高丽看望慰问天津市离退休老同志

“为民、务实、清廉”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
 

    1946年11月,张高丽出生在“东海边上的小村庄”福建晋江东石潘径村。他的祖辈都是当地贫苦的农民。他的亲兄长现在还在农村,还是农民。
    张高丽不满3岁时父亲就过世了,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和农民一起上山种田下海捕鱼,虽然家境十分贫寒,但张高丽自幼拼搏进取,凭着勤学苦读,他考入了晋江侨声中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70年8月,大学毕业后遭遇“文革”,张高丽被分配到中央大企业石油部茂名石油公司后勤部总仓库当起重搬运工。那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去扛水泥,每包50公斤。 


1984年,张高丽(中)在中国石化总公司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调研。


(编辑:盛卉)

 

 
 
您的留言
内容:
请您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人民日报网络中心留言板管理员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