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還有些人對不正之風樂此不疲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作風建設是一個關系我們黨能不能長期執政、履行好執政使命的重要問題。不正之風作為作風問題的突出表現,長期以來猶如頑固毒瘤,盤根錯節。從形式主義的文山會海、過度留痕,到官僚主義的脫離群眾、推諉扯皮﹔從享樂主義的貪圖安逸、追求享受,到奢靡之風的鋪張浪費、豪華奢侈,這些不正之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侵蝕著黨的執政基礎,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阻礙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從主觀來講,“樂此不疲”意味著作風問題存在著深刻的思想根源。“樂”指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即利用公權力為自己帶來一種內心的愉悅感。其根源在於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一些干部陷入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泥潭。個人主義將個人利益凌駕於黨和人民利益之上,在決策審批中權衡私利得失,在人事任用中搞任人唯親,背離黨性原則﹔拜金主義將金錢奉為圭臬,把公權力異化為尋租工具,通過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等行徑大肆斂財,嚴重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秩序﹔享樂主義心態滋生奢靡之風,一些干部沉迷物質享受,借公務之名行享樂之實,工作中敷衍塞責、漠視群眾,耗費公共資源卻背離履職初心。
理想信念作為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一旦動搖便會喪失政治定力,部分黨員干部在長期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蝕,導致理想信念動搖。理想信念的動搖,使他們失去了精神支柱,在面對各種誘惑時,難以堅守原則和底線,容易被不正之風所俘虜。部分干部在權力誘惑面前忘卻初心使命,從為民服務的踐行者淪為利益追逐的投機者。
宗旨意識淡薄導致權力觀錯位,一些黨員干部無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忘記了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當用於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而不是將權力視為謀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對群眾訴求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甚至在政策執行中漠視群眾利益,引發干群矛盾。
紀律觀念鬆弛讓黨員干部喪失敬畏之心,對黨紀國法視而不見,從“破紀”逐步滑向“破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從眾心理、僥幸心理和補償心理等不良心態的驅動,使得一些干部在不良風氣面前隨波逐流,從眾心理在一些黨員干部熱衷於不正之風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他們看到周圍的人搞不正之風未受到懲罰,便產生了跟風效仿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和判斷,認為“大家都這樣做,我也這樣做不會有問題”。僥幸心理是部分黨員干部敢於大膽實施不正之風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十分隱蔽,不會被發現和查處,從而肆無忌憚地搞不正之風。在一些腐敗案件中,涉事的黨員干部在收受巨額賄賂后,一方面享受著物質利益帶來的滿足,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東窗事發”,但僥幸心理最終戰勝了理智,讓他們在腐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部分黨員干部因為工作壓力或自認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產生了補償心理,試圖通過不正之風獲取利益。將私欲膨脹歸咎於“付出與回報失衡”,最終在不正之風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除了內源性的心理和思想因素外,外在的客觀因素也非常關鍵,它與思想因素常常形成相互強化的共生關系。一方面,文化和社會規范作為一個地區人們在一定時期內所共有的情感和態度的綜合,既由個體的觀念所塑造,又長期塑造著一個群體的集體觀念。比如“違規吃喝”問題,由於中國人習慣於在餐桌上建立信任、表達謝意、聯絡感情等,久而久之形成了“吃喝風”等不正之風。從更深層次來看,在不正之風的形成過程中,當獲取規則之外的好處時,會引來模仿。因此,如果正風不夠強力,就會被歪風所壓倒。相反,如果正風深入人心,就能有效抵制和糾正歪風邪氣。另一方面,由於制度的不完善和制度執行得不到位,對權力失去了約束力。在各項制度中,雖然有明確的規定和程序,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彈性空間。這就使得部分領導干部能夠根據個人喜好和利益關系來作決定。同時,在權力監督制約制度上,存在監督主體不明、監督職責不清、監督范圍有限等問題。一些關鍵領域和重要崗位的權力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導致權力過於集中,容易被濫用。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但在現實中,許多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打折扣、搞變通等問題。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形式主義現象,只是表面上應付檢查,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落實到位。還有些單位只是簡單地傳達文件精神,沒有採取具體有效的措施。制度執行中的“寬鬆軟”問題存在,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未能及時提醒糾正,形成“破窗效應”。此外,監督體系的協同性不足也成為制度執行的“中梗阻”,使得一些不正之風難以被及時精准查處,進一步弱化了制度的權威性和執行力,讓部分心存僥幸者以身試法。
綜上所述,要從根本上徹底扭轉和根除不正之風,必須從思想層面、文化層面以及“關鍵少數”這三個關鍵維度出發,提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和措施。首先,要用積極向上的正風正氣來全面清除和取代消極腐敗的歪風邪氣,須知風氣本質上是一種深植人心的觀念,更是一種影響深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狠抓作風建設的核心要義在於著力提升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堅定不移地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持續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從而在源頭上淨化風氣。其次,針對不正之風所表現出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特點,必須採取反復細致、持之以恆的治理手段予以堅決抵制。對於作風問題,既要做到常抓不懈,又要注重細節管理,更要著眼長遠,從日常工作的點滴入手,逐步推進。通過不斷加大制度執行的力度,切實強化制度執行的威懾效應,全面提升制度執行的實效性和權威性。最后,要繼續深入推進制度和規則的完善工作,將制度約束作為防范和治理不正之風的底線保障和堅實依托。特別是要深刻認識到“一把手”和“關鍵少數”群體在風氣塑造中的關鍵性作用,務必切實加強對“一把手”權力的全方位監督,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各類監督手段,形成監督合力,綜合施策、精准發力,確保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落到實處、抓出實效,從而為徹底扭轉不正之風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監督支撐。
還要注重文化層面的引導與塑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自律、公而忘私等美德,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文化氛圍。通過教育宣傳、輿論引導等多種方式,讓正確的價值觀深入人心,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抵制不正之風的侵蝕。還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那些堅守原則、廉潔奉公的干部給予表彰和獎勵,樹立正面典型,激發廣大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和干事創業環境。隻有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不正之風的滋生蔓延,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李輝)
《 學習時報 》( 2025年11月21日 第 03 版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