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政務服務

練就服務“基本功” 贏得群眾“真感情”(思想縱橫)

汪 洋
2025年11月18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基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增強干部“服務群眾本領”。對基層黨員干部來說,干事創業往往不是干成驚天動地的“大工程”,更多是在做好看似平凡的“小項目”中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基層黨員干部要情系基層、心系百姓,練就敏銳洞察力、群眾工作能力等“基本功”,贏得群眾“真感情”。

  服務基層、造福群眾,體現在一針一線、柴米油鹽的“微治理”“微服務”上。在老百姓眼裡,腳上沾泥土、頭頂帶露珠的干部格外親切。“時代楷模”黃文秀剛到廣西樂業縣百坭村就走訪建檔貧困戶。一開始貧困戶不讓她進家門,一次不成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裡,邊幫他們干農活邊聊天。大概用了兩個月,黃文秀就繪制出一幅詳細的“民情地圖”,村民們逐漸接受了她,親切地稱她為文秀書記。黨員干部做好基層的事、群眾的事,首要的是放下架子、甩開膀子。不能坐在台上“教人做事”、在會議室裡“照本宣科”,而是要和群眾坐在一條凳子上拉家常,扎在田間地頭和群眾一起忙農活,這樣才能拉近與群眾距離、獲得群眾認可,找到工作突破口。

  摸清群眾擔心什麼、需要什麼,千方百計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金鑰匙”。種植大戶大棚的產量不高、水產養殖的成活率過低、農產品銷路打不開爛在地裡……老百姓的這些“關鍵小事”就是基層黨員干部的“頂天大事”。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要一家一戶摸情況,決不能脫離群眾需求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對於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做“口頭文章”躲躲閃閃、“書面應付”遮遮掩掩,要實事求是地將推動工作的進度、存在的困難、下一步的打算“亮出來”,以真誠換真心、以實干贏信任。

  從事基層工作,有專業能力才能辦實事、做好事。一方面,“專業”體現在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上。基層黨員干部經常面對各種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隻有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科學思維能力,才能迅速研判、妥善處理。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能為學習應用新技術、新模式提供支撐,為群眾解難題找到更多好方法。

  另一方面,“專業”體現在群眾工作本領上,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跟群眾說話的本領。要善講“普通話”。宣傳、解讀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要精准到位,確保工作方向明、思路清。要說好“地方話”。明朝趙南星《笑贊》有一則“秀才買柴”的故事。秀才問:“其價幾何?”賣柴人說了價錢。秀才又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人聽不懂秀才的話,挑著柴便走了。這則故事值得我們深思。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忌打官腔、唱高調、掉書袋,這樣不僅無法有效溝通,還會引起群眾反感。基層干部要多說一些接地氣、冒熱氣、有煙火氣的話,把“書面政策”轉化為“土味快板”,讓老百姓聽得進去、一聽就懂。還要聊好“貼心話”。堅持走村入戶傾聽群眾對鄉村治理、產業發展、就業增收等方面的“牢騷話”“真心話”,在與群眾的深入交流中做好政策宣傳、解疑釋惑的工作,成為群眾心中的“自己人”,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8日 09 版)

(責編:何淼、張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