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見·“上合組織+”,何以激發“乘數效應”

2025年09月03日16:4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22
小字號

9月1日下午,“上海合作組織+”會議在天津梅江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並發表重要講話。

“上合組織+”會議,一個加號代表著什麼?

2024年,阿斯塔納,“上合組織+”會議首次亮相峰會。一年后,海河之濱,雲帆高張。在“上合組織+”會議上,多位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等共同出席。

“好朋友、新伙伴濟濟一堂、共商大計,說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本組織理念廣受歡迎,成員國的朋友遍布天下。”

一個加號,意味著什麼?

更廣的“朋友圈”,更大的時代責任。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老撾被接收為對話伙伴。這不是簡單的數量疊加,而是一幅經緯持續交織的廣闊藍圖。

橫向望去。從最初的6個創始成員國,到橫跨亞歐非三大洲,這一新型區域性國際組織人口約佔世界一半、經濟總量約佔全球1/4。這一橫,是地理上的廣袤連接,更是對不同文明、不同發展道路的開放與包容。

“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26國參與、在5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經濟總量接近30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

縱向審視。從安全與經濟合作“雙輪驅動”,到衛生健康、安全、發展、人文“四個共同體”多軌並進,再到建設“五個共同家園”……一個更加團結、更重協作、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上合組織,“成為歐亞地區和國際事務中重要的建設性力量”。

“上合力量”的蓬勃,標識著“上海精神”日益強大的感召力。

“我願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中國為上合組織、也為世界提供又一重大標識意義的國際公共產品。

這個加號,正激起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巨大“乘數效應”。

一年來,作為輪值主席國,中國圍繞“可持續發展年”主題,踐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的響亮口號,成功舉辦110項重要活動,攜手其他成員國推動上合組織在深化各領域合作和完善組織運作機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著眼未來,將成立中國—上合組織能源、綠色產業、數字經濟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三大合作中心﹔實施新增“千萬千瓦光伏”和“千萬千瓦風電”項目……樁樁件件,生動體現了“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讓合作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放眼全球,無論是自阿斯塔納到天津的“上合組織+”會議,還是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上,習近平主席提出“金磚+”合作理念,多邊國際場域中日益增多的“+”號背后,映射著真正多邊主義的踐行,更反映著全球南方卓然壯大、團結協作的時代大潮,浩浩湯湯,不可阻擋。

以集體之力、團結之力、合作之力,攜手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風浪與挑戰,是各成員國站在新的歷史十字路口,做出的共同抉擇,也是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詮釋。

“上合組織+”,一個加號,一縱一橫,交匯於同一種追求、勾勒出同一個願景:“讓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成果更多更好造福全人類!”

策劃:杜尚澤、彭俊

撰文:陳世涵

編輯:李建廣、王萍萍

海報:李艷

校檢:吳玥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