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位“小八路”


作為首都婦女界代表的一員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我無比激動。隨著分列式的開始,目睹人民軍隊的雄偉英姿,以及諸多大國重器的閃亮登場,現場觀眾無不歡欣鼓舞,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看著戰士們堅毅的目光和矯健的身姿,我不由想起離世已久的爺爺和他腿上那個深深的彈孔。
80多年前,爺爺還是活躍在冀東抗日根據地的一名“小八路”,先是被分配到偵察班,后擔任指導員的警衛工作,后來在一次掩護行動中左腿負傷,不得不離開部隊,轉入地方工作。爺爺的腿傷屬於“貫通傷”,子彈穿腿而過,沒有留在體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的風險,這讓他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得以較快恢復行動能力,盡管如此,還是落下了傷殘,終其一生只能跛腳走路。
印象中,鄰居家的孩子都很喜歡這位“腿上有個窟窿的老人家”。每逢夏日爺爺坐在樹下乘涼,一群七八歲的孩子常圍攏在他身旁,一邊摸著他腿上的彈孔,一邊問他,您到底有沒有打死過日本鬼子呀?這時,爺爺總會笑瞇瞇地對孩子們“鄭重宣布”:那還用說嘛,怎麼也得打死過幾個!
爺爺的回答顯然缺乏准確性,可這怪不得他。那時八路軍的條件非常有限,能端著一杆彈藥配備比較充足的“漢陽造”就相當難得了,想要用這樣的裝備從容完成對敵精准狙擊談何容易?!往往只能採取“打一槍、換一地”的運動戰策略。我軍的裝備不僅在質量上處於下風,數量也難以保障,不得不利用有限的資源,開設條件十分簡陋的敵后兵工廠,生產武器彈藥。談起這些“土槍土炮”,爺爺感慨萬千——雖說它們立下過不少功勞,可也確因品質上的局限,造成過錯失良機的遺憾。爺爺常說,想當年,要是我們能有“小鬼子”那樣檔次的武器,早就把他們趕回家了!
時過境遷,今天的廣場前、天空中,一隊隊裝備精良的戰士闊步走過,一輛輛裝甲車滾滾向前,呼嘯而過的作戰機群如大鵬展翅,魚貫通過的重炮導彈似鐵衛雄兵……如果爺爺能夠目睹這一切,他的笑容想必會更加燦爛,還會多一份安穩。他知道,有了這樣的隊伍、這樣的利器,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就有了和平的保障。
這一刻我多想做一個夢,夢中見見那位“小八路”,把看到的一切講給他聽。我還要告訴他,在今天的天安門觀禮台上,有一位年過百歲的老兵努力挺直了腰板,向隊列行了一個庄嚴的軍禮——爺爺,您看見老兵眼角閃爍的淚花了嗎?那是為了您和您的戰友們而綻放的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6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