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金台隨感)


盼著,盼著,激動人心的這一天終於來了。初秋的北京,陽光依然來得那麼早,那麼暖。在這樣的早晨,行進在寬闊的大道上,去趕赴一場盛大的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於這一天,9月3日的陽光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從天安門城樓發出的聲音擲地有聲。全世界都在聆聽從中國傳出的聲音,天安門,就是今日世界聚焦的中心。一個個方(梯)隊,雄壯有力地行進在長安街上。那是威武不屈的戰士形象,整齊的步伐已然是一種藝術,腳踏祖國大地發出的聲音仿佛帶著大地的回聲,穿越時空,震人心魄。不同的方(梯)隊代表著、標志著現代化軍隊的全方位構成。陸軍、海軍、空軍方隊代表著具有光榮歷史的軍事力量,軍事航天部隊方隊、網絡空間部隊方隊、信息支援部隊方隊等代表著新時代現代軍隊的新風採……強大的現役部隊闊步前行,這是鋼鐵防線的實力彰顯﹔預備役部隊、民兵的闊步前進,這是全體人民堅強意志的體現。戰旗方隊,飄揚著人民軍隊一個個值得銘記的英勇戰隊的榮譽旗幟。“驚雷”“巨浪”“東風”,這是響徹雲霄的名字﹔鎮海神兵,長空利劍,無不讓人嘆為觀止。麗日下,中國力量,中國軍魂,無不令人為之驕傲。
這是我第二次現場見証這樣的歷史時刻。天安門,這個中國最具標志性的地方,這個最能代表中國心跳的地方,每一次面對,都會讓人撫今追昔,感慨萬端。
因為專業的關系,我經常會回到“五四”新文學的歷史當中,從一代作家的筆下,看到歷史歲月背后的天安門。剛剛完成分析魯迅小說《一件小事》的文章,100多年前,穿行在北京城的人力車,是舊中國積貧積弱的一個側影。眼前的長安街,曾經有過人力車夫奔跑的身影。那時的中國,民生何求?前途何在?多少為了中國崛起而吶喊的仁人志士,坐在人力車上,看著同胞如此艱辛地生活,國家如何強大、民眾何以解放的疑問,怎能不在心頭涌動?然而,我們從這些詩文中獲得的,是悲憤、同情、無奈。一代中國新青年的慷慨陳詞,在這樣的現實面前仿佛失語、無措。他們出於同情,不忍坐孩子、老人的車,但拒絕就等於不顧人力車夫的求生希望,乘坐又會陷入自責的難耐之中。當時的北京,不少家庭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以為繼。一個更加讓人悲痛的現實是,列強的肆意踐踏、掠奪,讓一個貧弱之國陷落在掙扎的境地。
你無法想象這只是百年歷史的兩端。打擊范圍覆蓋全球的現代化武器和鐵皮車輪的人力車疊加在一起,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設想一下吧,百年前的任何國人,包括對中國前途從來沒有放棄奮斗的人們,都無法想象這樣的反差何以成為現實。然而這就是信仰和希望的力量,只要不放棄,只要接續奮斗,勝利就會到來,人民幸福就會到來。偉大政黨的力量,偉大人民的力量,在百年來的艱苦卓絕、英勇戰斗中,在火熱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中,在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向全世界做了偉大的証明。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的先輩,從來都沒有放棄對人民的根本信任,他們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己幸福而吶喊、奮斗,根本上源自對中國人民的信心。《一件小事》中,一個人力車夫坦誠為人的態度,救助他人為先的行動,讓坐在人力車上的“我”為之感動,更增添了“勇氣和希望”。所以能夠在國家最危急的時刻,仍然拒絕附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論調。
我們正是從這樣的歷史中走來,今天的偉業,正是從這樣的曲折中獲得。可以想象,正是依靠普通中國人內心積存的善良和信念,正是偉大的黨領導偉大的人民一代代接續奮斗,英勇無畏,不怕犧牲,聚集力量,勇毅前行,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壯懷激烈、身處的美好現實。
用勝利奠基和平,用強大鞏固和平。80年前的勝利,同時也是為人類文明和世界和平所做的貢獻。強大的人民軍隊,保障著人民幸福、支撐著國家安全,同時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世界並不平靜,和平是我們的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令人心潮澎湃。“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站在新的時代方位,著眼於世界形勢所發出的真誠聲音。
明亮的天空,五彩繽紛的廣場,雄壯的隊伍,匯聚成一幅人間盛世的圖景。我們為之驕傲、感動,我們正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6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