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高效辦成一件事”,群眾體驗怎麼樣?(高效辦成一件事)

2025年08月28日05: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數據來源:新華社

  編者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的意見》,強調推動重點事項清單管理和常態化實施,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加強部門協同和服務集成。

  在“高效辦成一件事”機制的助力下,一件件關乎企業和群眾切身權益的小事實現了“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高效辦結”,各地各部門也將“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化服務、提升效能的重要抓手。近日,本報記者探訪上海、重慶、江西等地,展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在基層常態化推進的效果。

  

  上海長寧區李女士在江蘇常州購新房——

  “跨省通辦”不動產登記,家門口半天辦妥

  本報記者  季覺蘇

  上海市長寧區的李女士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買了一套新房,過去得請假、買票、跑100多公裡去辦不動產權証。“原本以為要花好幾個月、坐高鐵往返幾次才能辦好。”李女士說,今年夏天,她在家門口就解決了不動產登記問題,而且隻用了半天時間。

  享受便利隻因一通電話。李女士撥通了長寧區確權登記中心的咨詢電話,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通過長三角“跨省通辦”機制代辦。幾天后,她帶著材料來到登記中心,幫辦員華皓靚主動迎上前,從如何在“電子稅務局”APP上繳納稅費,到線上提交材料,再到通過長三角“一網通辦”虛擬窗口辦理登記,全程指導。不到半天,登記手續就順利完成了。“我沒想到跨省的事情辦起來也能這麼省心。”李女士笑著說。

  過去,異地辦証是件費時費力的麻煩事,請假、出行、排隊,每個環節都讓人筋疲力盡。而今,跨省業務在長三角范圍內可以做到“就近辦”“一次辦”。

  這樣的變化背后,有一整套跨省協作機制在支撐。長三角“跨省通辦”打破了地域之間的壁壘,把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審批流程整合到一張網、一扇窗裡。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建立協作機制,從數據共享到業務銜接,都有統一的標准和流程,“數據跑起來、材料能流轉,老百姓就可以少折騰。”長寧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亦易說。

  依托長三角“一網通辦”虛擬窗口,長寧區目前已與468個異地縣市區點位建立互通互聯。“而且辦理事項不斷擴容,企業開辦、個人社保轉移、醫保結算等事項均納入受理范圍,涉及市場監管、民政、衛健、公安、退役軍人等多個部門。”張亦易介紹。

  一系列更貼近企業需求的跨省方案也在逐步推進。

  注冊在長寧區的挪威船級社(中國)有限公司曾經為員工調動的“空檔”苦惱不已。外籍員工跨城調動時,必須注銷原地的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再到新城市重新申請,整套流程耗時一個月左右。在此期間,員工無法上崗,公司也不能發放工資,身份空窗期給企業運營和員工帶來諸多不便。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和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專班組織了多輪專題攻堅會,長寧區牽頭與三省一市人才、出入境部門對接,面對面討論、反復磨合,最終優化了審批流程。今年6月,首張“快辦”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証和居留許可証在滬頒發,審批時間大幅縮短,員工實現了無縫上崗,公司業務也實現了正常對接。

  截至目前,長三角地區已有203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累計全程網辦超1483萬件。不動產登記、社保轉移、企業設立、醫保關系轉移……通過遠程身份核驗、音視頻交互、屏幕共享,讓企業和群眾在異地享受更多“同城服務”。

  

  重慶九龍坡區王先生買車——

  新車上牌,手機上30分鐘搞定

  本報記者  王欣悅

  “買台新車要辦的手續實在是太多了。”重慶市民王先生在九龍坡區阿維塔交付中心提車時,心裡直打鼓。6年前,他第一次買車,從提車、開發票、買保險到去車管所上牌,至少要跑3個地方,用三四天才把手續辦完。“現在有‘新車上牌一件事’服務,手機上30分鐘就能搞定,根本不用請假。”

  重慶借助“交管12123”APP,實現新車上牌全環節線上辦理——汽車廠家在生產線提前完成車輛預查驗,市民購車后,在“交管12123”APP上就可以辦理繳稅、投保、上牌等業務,之后牌照直接郵寄到家。王先生當場掏出手機,按照程序引導進行拍照、信息確認、繳稅、選號等操作,“叮”一聲,系統提示“申請已受理”。

  重慶車管所車管科科長李春雨介紹,效率背后是數據共享與流程再造——廠家在生產線上完成查驗,確保車輛唯一性,省去購車后的查驗環節﹔群眾上牌時,“交管12123”APP自動採集數據,工作人員受理時隻需審核,不再錄入﹔業務歸檔全程電子化,不再收取紙質資料,省時又環保。“‘新車上牌一件事’推行后,車管所每次業務審核時間可減少10分鐘,檔案資料整理上架時間減少40分鐘,每年可減少約11萬小時的辦件時間,減少約100萬張紙的消耗。”李春雨說。

  “新車上牌一件事”改革不僅減輕了群眾與車管部門的負擔,也為企業省了不少事。阿維塔汽車有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前公司為了協助用戶上牌,安排兩個員工、一輛工作用車,每天往返稅務、保險、車管所,一年成本至少50萬元。現在,這些人力、物力成本節省下來,轉而投入售后服務上,也提升了品牌的競爭力。

  2025年5月,重慶被公安部交管局確定為全國“新車上牌一件事”改革省級試點城市。初期面臨諸多難點:車輛銷售信息、保險、購置稅、車船稅如何同步共享,廠家如何開展預查驗前期的系統布建和投入,信息和數據如何安全傳輸……

  “關鍵在於打通系統、協同推進。”李春雨介紹,公安部門的機動車登記業務系統和稅務部門的金稅四期系統聯網,機動車發票信息得以共享,購車、完稅、保險等信息實現實時交換與核查﹔指導企業開展預查驗網絡布建,培訓專業人員,確保群眾購車后可立即上牌﹔通過“交管12123”APP與金融機構對接抵押信息,保障數據安全傳輸。

  自啟動“新車上牌一件事”改革以來,重慶已通過該系統辦理1646筆業務,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江西九江企業職工潘思穎——

  辦理退休手續,隻填一張聯辦表

  本報記者  周  歡

  前不久,剛辦完退休手續的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職工潘思穎,拿著養老金待遇核定表和退休証,一回到小區,就遇上老同事周海蓮,聊起退休手續辦理過程,倆人對了“一筆賬”——

  “3年前辦退休手續,補材料、交表、開証明,前前后后用了大半個月。”周海蓮說。

  “現在省心,材料一次交完,表一次填完。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實際繳費月數、累計繳費月數等情況,都列在這一張待遇核定表上。”潘思穎說。

  對於這一變化,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負責辦理職工退休手續的工作人員周暉有更深的體會。“前些年,公司平均每月有10多名職工退休,摞起來的職工檔案有1米多高,得用小推車推著材料跑窗口。人社、醫保、公積金幾個部門,多頭跑、來回跑,辦下來至少要花上一周時間。”在這個崗位上干了五六年,周暉說起這套流程來,不帶一點磕巴,“累先不說,還有‘三怕’——怕材料不全,要拉回去返工﹔怕部門隔得遠,跑一回像出了趟遠門﹔怕拖拉耗費時間,影響職工退休金正常發放。”

  窗口工作人員也無奈。江西省九江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養老待遇審核科干部蔣祝英說:“幾十項數據都要人工檢查、比對、核實,出不得一點錯。”

  改變,始自九江“退休一件事”改革。

  2023年7月,九江推出企業職工退休“一件事一次辦”服務,集成住房公積金提取等3部門的4件聯辦事項。以此為基礎,2024年以來,通過流程再造、表單去重、數據共享等方式,打通各部門信息壁壘,將涉及人社、公安、住建等5部門的11個服務事項集成辦理,整合成為高效辦成“退休一件事”。

  “職工養老金申領表、醫保參保登記表等6張表單,優化整合為1張‘退休一件事’聯辦表,申報材料數量壓縮30%﹔辦理環節由12個縮減至4個,辦理時限壓縮至16個工作日。”九江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養老待遇審核科科長楊昊雋介紹。

  辦公室裡,周暉正把下個月退休職工電子材料掃描上傳至“江西人社網上辦事大廳”,以待預審。“線上預審,問題一次告知,再也不用因為資料不全來回跑了。”周暉說,現在每個月隻需帶上材料,到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取一次號、排一次隊、到一個窗口,把填好的表單交給工作人員審核、蓋章,當天就能把職工退休手續辦結。

  “群眾辦事更便捷、更省時,我們也能走出辦事大廳,主動服務企業、群眾。接下來,我們將開展入企服務,做‘幫辦員’‘陪辦員’,更好地幫助企業職工‘退休無憂’。”楊昊雋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8日 12 版)

(責編:胡永秋、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