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見·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總書記牽挂的“國之大者”

2025年08月21日19:3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22
小字號

“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守護好‘世界屋脊’和‘亞洲水塔’。”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進一步就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部署要求。

將歷史的標尺撥回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尼洋河大橋,遠眺雅尼濕地,殷殷囑托,“守護好這裡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從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到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再到簽署國家主席令公布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國之大者”。

青藏高原生態具有特殊性,總書記早已將這個問題講得透徹,“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豐富多樣、也十分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功能最大化,是這一區域的主要任務。”

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特殊的地域環境孕育了獨特的生物群落,集中分布著許多特有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對於西藏來說,保護好高原生態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西藏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西藏要保護生態,要把中華水塔守好,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生態出問題得不償失”“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守護好“世界屋脊”和“亞洲水塔”,總書記念茲在茲,一再強調。

在青海,總書記同樣叮囑當地黨政干部,“認真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地。”

一次次部署、一句句囑托,落地有聲。

降碳。今年,西藏啟動林草碳匯項目開發交易試點,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智慧農牧業,持續在工業、城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減污。西藏堅持精准、科學、依法治污,入河水質達標率100%,城市水體保持零黑臭,醫療廢物電子聯單逐步實現全覆蓋,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5%。

擴綠。西藏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特別是近年來實施南北山綠化工程,造林超過100萬余畝,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31%。

2024年,西藏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100%。今天的西藏是全球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獨特的高原地貌,富集的生態資源,是西藏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優勢,生態旅游正成為高原大地綠色發展的新引擎。

今年6月,總書記在給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全體村民的回信中,提出“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護好”的殷切期望。這個常住人口隻有149人的小村庄,2025年桃花節期間接待游客11萬余人次,全村的旅游收入達到370萬余元。

思與行,謀與干。從金沙江邊到獅泉河畔,從雅江谷地到藏北高原,西藏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更好的“綠水青山”創造出更多的“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映襯白雲藍天,“保護第一”的自覺和綠色發展的智慧,讓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越走越篤定,越走越寬廣。

策劃:王斌來 杜尚澤

撰文:葉琦 王錦濤

海報:李艷

編輯:胡笑源

校檢:李金昱 朱利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