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二〇二五“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舉辦——

非遺保護傳承 融入現代生活

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5年08月20日06: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非遺+展演”“非遺+科技”“非遺+購物”……8月15日至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5“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以下簡稱“主題活動”)在新疆和田地區舉行。非遺舞韻、非遺市集、非遺手作、非遺研學、雲上非遺等各具特色,生動展示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其他25個省份非遺保護傳承及交流合作成果,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在‘家門口’就能與這麼多非遺技藝親密接觸,特別幸福。”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古海爾尼薩是個傳統文化愛好者,主題活動讓她大開眼界,“很多技藝都是第一次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

  本次主題活動的主題是“文化潤疆  非遺添彩”,435個非遺代表性項目、383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匯聚一堂。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激發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創作靈感,一件件創意與魅力兼具的非遺作品由此誕生。

  “年畫摸起來好有質感”“手工紙的肌理很好看”……幾名參觀者圍著佛山木版年畫展台,對一幅跨界創新作品贊不絕口。

  佛山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鐘萍介紹:“和田的桑皮紙遠近聞名。我剛和當地的桑皮紙制作技藝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比拉力進行了交流,發現佛山的年畫與和田的桑皮紙融合,表現效果非常好。”

  00后比拉力出生於桑皮紙制作世家,爺爺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桑皮紙歷史悠久,主要用於書法、繪畫、裝裱。與年畫的‘相遇’還是第一次,這無疑為兩項非遺的發展打開了新天地。”比拉力說。

  揚州玉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薛群抱著學習的心態來到和田,她說:“不同地區、不同項目的傳承人充分交流、互相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對技藝的提升、眼界的擴展、市場的開拓等都有幫助。”

  揚州玉雕與和田玉早已結緣。20世紀80年代,揚州玉器廠與和田地區工藝美術公司合作成立玉雕廠,以“天下玉  揚州工”的技藝賦能和田玉。近年來,揚州為和田培訓玉雕從業者100多人,其中兩人成為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幫助和田開發出眾多玉雕文創產品,贏得消費者青睞。

  當前,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系統性保護各地區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非遺也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載體和紐帶。主題活動已連續舉辦5年,共1450位傳承人參與,展出1217項非遺代表性項目。

  山西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民間繡活(繁峙晉繡)以花色繁多、色彩艷麗、粗獷豪放為特點。“這裡的刺繡技藝無法刺繡小件作品,我們將晉繡細膩的針法傳授給繡娘,解決了這個問題。”繁峙晉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賀志堅說。

  設計文創、創作新品、合作銷售……10年來,在繁峙晉繡傳承人的幫助下,“百余名新疆繡娘每年增收超2萬元,她們可以在做繡品的同時照顧家庭。”賀志堅說。

  非遺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產業。

  主題活動上,許多參觀者在沉浸式互動空間——“織造錦夢”前駐足。這個互動空間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新疆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等的傳統紋樣復刻進數字織機,讓觀眾在光影中體驗非遺魅力。“與數字織機互動,我感受到了非遺技藝的精妙、傳統審美的‘高級’。”參觀者古麗說。

  非遺市集人氣也很旺。艾德萊斯綢、和田玉雕、克拉瑪依紫砂等新疆特色非遺產品,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欣賞、體驗、消費。“艾德萊斯綢色彩華麗、圖案多樣,我要帶回家和朋友們一起欣賞。”來自山東的游客李雅涵說。

  數據顯示,本次主題活動現場參觀人次超7萬,“非遺消夏購物月”新疆專場直播銷售額超1.5億元。

  (《民生周刊》記者李賢娜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0日 06 版)

(責編:趙欣悅、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