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發展機遇,合力克服挑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大家讀)


金磚國家要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合力克服挑戰,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的講話 (2018年7月25日)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通過對話與合作來應對共同挑戰,深受全球南方國家歡迎。”俄羅斯翻譯家、漢學家,俄中友好協會聖彼得堡分會副主席米谷諾娃·奧爾加·弗拉基米諾夫娜說。
米谷諾娃的中文名叫穆鳳玲,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俄文版譯者之一。她認為,中國正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其基於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模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這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機制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2024年,“金磚五國”成功擴員為“金磚十國”﹔2025年,印度尼西亞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擴員后,金磚國家人口超過全球人口的50%,以市場匯率換算的GDP佔全球份額約30%,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能源出口超過全球25%。據報道,約30個國家表達了加入金磚合作機制的意願。
“金磚合作機制如今已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動布雷頓森林體系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體系在歷史上一直讓發達國家受益。”在埃及亞洲研究翻譯中心主任艾哈邁德∙穆斯塔法看來,這是全球南方國家對加入金磚合作機制的興趣日益濃厚的原因之一。
“過去30多年,中國和巴西在中巴地球資源衛星項目上取得豐碩成果。至今,雙方已共同研制六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給巴西帶來巨大技術進步。”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教授、202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高文勇說,“中國的發展經驗、科學技術、人才培訓等發展資源正持續賦能全球南方。”
近年來,中國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150多個國家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聯合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中國同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合作展現出廣闊前景。
“中國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米谷諾娃表示,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是以共同發展取代單向援助。在南非,海信南非工業園為當地創造了6000多個就業崗位,約70%的管理崗位由當地員工擔任,電視年產能約100萬台,冰箱年產能約50萬台,不僅滿足南非當地需求,還出口20余個非洲以及歐洲國家,有效帶動一批當地配套企業發展。“這些合作不是簡單地賣設備,而是根據不同國家的需要,使他們掌握各類技術,實現自主發展。”米谷諾娃說。
“中國始終支持全球南方國家以正式成員、伙伴國、‘金磚+’等形式加入金磚事業。”高文勇說,“一個團結自強的全球南方必將為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