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習近平與美麗中國建設丨“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干部群眾訪談錄

2025年07月14日18:45 | 來源:民生網-民生周刊222
小字號

採訪組成員:劉毅 陳文波 鄭智維 劉燁燁 朱浩銓

採訪對象:

張 文 前郭爾羅斯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查干湖漁場漁把頭

劉大偉 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白振宇 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委副書記、縣長,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查干湖南景區生態水岸

查干湖南景區生態水岸

蘆葦搖曳,生機勃發。站在查干湖野鴨灣濕地的木棧道上遠眺,但見煙波浩渺、群鳥翔集,難以計數的野鴨、大雁在這裡棲息。

“除野鴨、大雁外,還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蓑羽鶴……”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大偉說,“得益於查干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來這裡棲息。”

查干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是吉林河湖連通工程的核心。查干湖,蒙古語稱為查干淖爾,即“白色聖潔的湖泊”,大部位於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境內,至今保持著延續千年的冬捕習俗。查干湖冬捕如今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干湖曾走到干涸甚至消亡的邊緣,上世紀60年代生態惡化,面積銳減。直到后來“引鬆入查”工程實施后,水域面積才得以恢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吉林啟動河湖連通工程,恢復和改善濕地,對濫捕等問題開展綜合整治。

查干湖南湖廣場展板上的一組新老照片,生動展現著河湖連通工程帶來的巨大變化:昔日池塘干涸、草場退化、鹽鹼泛起,今天湖沼密布、濕地恢復、沙消鹼淡。

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期間來到查干湖,高興地同正在拉網捕魚的漁場職工握手交流,問他們今天收獲多少、水產銷路怎樣、收入好不好。他希望鄉親們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查干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堅持走下去。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立起生態保護、旅游發展和產業布局協同發力的體制機制,實現生態、旅游、產業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良好生態環境助力旅游發展,帶動湖區群眾增收致富。在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的協奏曲中,當地干部群眾正描繪著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年年有魚”的期盼,正在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變為現實圖景。

“總書記希望鄉親們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採訪對象:前郭爾羅斯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查干湖漁場漁把頭張文

採訪對象:前郭爾羅斯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查干湖漁場漁把頭張文

採訪組:你是怎樣被選定為第二十代漁把頭傳承人的?成為一名漁把頭,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張文:漁把頭傳到我這裡是第二十代。成為一名合格的漁把頭,需要具備多方面能力。

技術是基礎。作為漁把頭,得對查干湖的水文、魚群習性了如指掌,比如要清楚不同季節魚群在湖中的分布位置,什麼樣的冰面狀況適合下網等。

管理能力也不可或缺。一場冬捕,涉及眾多人員和復雜流程,得合理安排漁工分工,確保各個環節緊密銜接。

此外,還得有應急能力。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像惡劣天氣、漁網故障時,要能迅速作出決策,調配資源,保障冬捕順利進行。

成為第二十代漁把頭,我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

採訪組:和使用現代機械捕魚相比,查干湖冬捕使用的原始捕魚方法的優勢是什麼?

張文:我們堅持使用原始捕魚方式,一方面是傳承查干湖古老的漁獵文化,一方面是踐行生態保護理念。

查干湖冬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工鑿冰、馬拉絞盤、冰下走網,這些傳統技藝已經延續千年,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和歷史記憶,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通過這種方式,能把查干湖的非遺傳承給下一代,讓古老的漁獵文化生生不息。

這種相對溫和的捕撈方式,對湖泊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有利於維持查干湖的生態平衡。

採訪組: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查干湖,乘船察看生態保護情況。請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總書記的哪些話讓你印象深刻?

張文:2018年9月26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那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查干湖,乘船察看查干湖南湖生態保護情況。

當時我們幾十名漁場職工正在拉網捕魚,習近平總書記登上浮橋,近前察看。我們高聲向總書記問好,有的還抱來剛剛捕獲的大魚。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同大家握手交流,問我們今天收獲多少、水產銷路怎樣、收入好不好。他希望鄉親們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時間已經過去6年多,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總書記對查干湖發展提出殷切希望,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保護生態與發展旅游協同推進的決心。

捕魚隊在冬捕期間捕出豐收的“紅網”,張文興奮地舉起一條胖頭魚。

捕魚隊在冬捕期間捕出豐收的“紅網”,張文興奮地舉起一條胖頭魚。

採訪組:請結合你的經歷,談談查干湖的生態環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歷程。伴隨著查干湖生態不斷改善,周邊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文:以前的查干湖和現在截然不同。曾經,湖水水質不好,魚類資源不豐富,周邊居民的生活比較艱苦。近年來,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實施后,查干湖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湖水清澈,魚兒肥美。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查干湖的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職工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周邊百姓也從中受益,依托查干湖的旅游資源,發展起農家樂、民宿等產業,過上了小康生活,日子越過越紅火。

採訪組:在你看來,“留大放小”“輪捕輪休”等傳統漁獵原則對維持查干湖魚類資源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張文:過去,我們用小眼網捕撈,對魚類資源破壞較大。現在,我們採用6寸網眼捕撈,嚴格執行“捕大放小”。網眼變大了,確保小魚不被捕撈,有利於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查干湖每年都會投放魚苗,堅持科學養殖、科學捕撈,實現“輪捕輪放” 。通過這些舉措,既保証了當下的漁業產出,又為未來儲備了充足的魚類資源,使查干湖的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到“年年有魚”。

採訪組:查干湖周邊的村庄或社區有沒有形成比較好的生態保護機制?請講講具體案例。

張文:現在,周邊村庄和漁場已逐步形成多方協同的生態保護機制。

在漁業資源養護與環境綜合治理方面,雙方已實現聯動。例如,庫裡漁場、南湖漁場等漁業單位秉持共同保護和發展漁業生態的理念,在魚苗投放環節,統一規劃時間與數量,避免因過度投放而加重湖水生態負擔﹔在捕撈管理上,嚴格遵循統一規格與時間限制,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

同時,青山村、莫日格其村等周邊村落積極參與生態治理,建設污水管網。通過地下管道,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並輸送到處理中心,有效避免污水直排污染查干湖水體。

為筑牢查干湖生態防線,漁業單位與村庄既分工協作又資源共享,形成“水面生態養護+岸邊環境治理”的立體保護模式。

採訪組:在查干湖的生態保護和冬捕文化傳承方面,你有什麼建議和期待?

張文:為了查干湖生態和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傳承好非遺文化,我願意把自己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讓古老的漁獵技藝后繼有人。

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大對查干湖生態保護、文旅發展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更多文化活動、利用好新媒體平台傳播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查干湖的古老漁獵文化,提升查干湖的知名度,共同守護好查干湖的生態環境。

我們還期待查干湖的漁獵文化能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領略到查干湖獨特的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查干湖既保護又開發的方式表示贊許”

採訪對象: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大偉

採訪對象: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大偉

採訪組:近年來,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態修復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請介紹這方面的具體案例。

劉大偉:多年來,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生態保護修復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全方位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我們密切協同地方政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通過實施工程性、生物性、管理性的方案,實現“上控源、下截污,外引水、內修復”,構建起水草林濕互為補充、互為依托的生態耦合系統。

——工程性措施。近年來,查干湖實施了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試點、生態水岸修復、濕地植被修復等20個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累計修復濕地1045公頃,建設生態湖岸24公裡,生態護坡13萬平方米,還林還草還濕8萬畝,查干湖的生態涵養功能不斷增強。在查干湖景區,建成兩座日處理量分別為150噸和100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設生態垃圾房、處理站等400多個,最大程度降低生產生活污水、垃圾對查干湖生態的影響。

引鬆干渠將鬆花江水引入新廟泡等多個生態補水工程,為查干湖補充水源,促進水體流動,改善湖水水質,同時修復了查干湖周邊濕地、保護了草甸草原。進一步暢通“鬆花江—查干湖—嫩江”動態循環水系,年交換水體達2億立方米以上。

——生物性措施。實施環湖種植結構調整,栽植水生生物700多萬株,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每年向湖中投放1000萬尾左右魚苗,年固定消減氮12.7噸,實現“以水養魚、以魚淨水”的良性循環。深入整治農村點源、農業面源污染,推廣綠色種植技術,鼓勵使用生物菌肥,推廣水肥一體化、綠色生物統防統治等農業技術163萬畝,農藥、化肥施用量減少60%以上。

——管理性措施。全面落實湖長制、林長制,強化日常監督管理﹔成立巡查隊和保潔隊,持續開展湖區清潔整治專項行動,禁止漁船、游船等越界作業。持續開展沿湖村屯人居環境整治,科學規劃生態保護、休閑服務、文化展示等功能區,生態移民117戶319人,遷出周邊所有畜禽養殖場,拆除違建6萬平方米,23個服務性功能設施轉移到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

通過這些措施,大幅降低了群眾生產生活對查干湖生態環境的影響,查干湖及周邊生態得到有效保護修復。

採訪組:請結合相關數據和你的觀察、感受,談談目前查干湖生態系統的整體狀況。回顧查干湖的治理過程,你認為最顯著的變化是什麼?

劉大偉:近年來,查干湖生態環境發生全方位、立體化、歷史性變化,生態系統質量實現質的提升,大湖深刻蛻變。

查干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呈現物種多樣性、珍稀性增加等生態特征。區域內野生維管植物達593種、野生脊椎動物達371種,珍稀鳥類由2022年的239種增加到現在的276種。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多樣,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等多種類型,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生態價值,是我國東北地區自然保護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候鳥繁殖地與停歇地。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全球和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尤其是珍稀、瀕危鳥類保護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2018年以來,查干湖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水質實現穩定在Ⅳ類的目標,鮮魚年捕撈量穩定在2500噸,氟化物濃度下降20.9%,地下水位上升1米左右,濕地面積不斷擴大,查干湖舊貌換新顏,發生了重塑性變化。水更清了,魚更肥了,鳥更多了,查干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顯著提升。

我們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持之以恆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讓查干湖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樣板。

查干湖大玉兒濕地棧道

查干湖大玉兒濕地棧道

採訪組:在平衡生態保護與周邊社區發展方面,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劉大偉:查干湖冬捕仍沿用原始捕魚方法,這樣可以避免現代機械對湖水的污染,不僅保護了查干湖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贏得“活態的漁獵化石”美譽,促進了文化旅游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查干湖既保護又開發的方式表示贊許。他強調,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

漁業關系群眾生活,也關系區域經濟發展。發展漁業的前提是,生態必須得到有效保護。為統籌生態保護與漁業發展,我們將轄區內漁場的12個漁政管理所納入管護隊伍,加挂管護站牌子,建立起管理局、管護科、管護站“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實現24小時全天候、多區域監控。

通過與周邊市、縣人民政府建立聯席工作機制,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努力做到生態環境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相互促進。我們始終堅持在保護中實現發展,在發展中升級保護。此外,不斷深挖生態研學旅游潛能,組建生態研學旅游工作小組。通過聚合查干湖及地方周邊各類旅游資源,打造生態研學旅游新亮點,推動查干湖生態保護與地方經濟協同發展。

生態保護不是發展的對立面,而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這在查干湖的治理實踐中得到驗証。

採訪組:生態保護離不開群眾支持。在引導周邊社區和漁民參與生態保護方面,查干湖建立了怎樣的激勵機制或合作模式?

劉大偉:群眾不應是生態保護的旁觀者,而應成為參與者和受益者。隻有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才能形成可持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合力。為引導周邊社區和漁民參與生態保護,我們與查干湖周邊社區及漁場建立合作共管模式,增強社區及漁場對保護區的歸屬感,減少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

為減少周邊群眾對查干湖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開發區引導社區及漁場發展有機農業、生態旅游、手工藝品制作等對生態環境友好的替代產業。此外,積極發展環保志願者成為社區聯絡員,常態化地開展生態普法、宣傳自然資源科普知識等宣教活動,有力提升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

如今,在查干湖已形成齊抓共管、多點發力、人人參與、全民維護的保護態勢。有了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生態保護工作就擁有了有力支撐和切實保障。

採訪組:當前,查干湖生態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劉大偉:目前,影響查干湖水質提升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

查干湖位於霍林河尾閭,地勢低窪,歷史上即為周邊天然降水、洪澇排水的承泄區,屬蘇打鹽鹼型平原淺水湖泊。

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大,查干湖區域小氣候持續改善,降水持續增加。近6年來,查干湖區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到576.5毫米。

隨著降水增加,曾經斷流的霍林河時常發生洪水,查干湖南部地勢較高的深重、烏龍安唱等澇區流出的洪水會夾帶大量污染物入湖,從而影響查干湖水質。

採訪組: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生態功能定位是什麼?未來5到10年的保護目標和著力點是什麼?

劉大偉:查干湖作為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大湖濕地,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除了保護半干旱地區湖泊水生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外,查干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野生珍稀、瀕危鳥類棲息地,‌查干湖是無可替代的生態群落、候鳥遷徙的國際驛站。

此外,作為‌生態屏障,查干湖在增加附近地區濕度、減緩風沙活動強度和頻率、補充周圍地下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查干湖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障吉林省西部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5到10年,我們將用最有力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查干湖形成一條健康生物鏈、一個環保生態圈、一道綠色生態屏障,讓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熠熠生輝、越擦越亮。

為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將在四方面著力:

一是提升‌水質與生態修復。通過努力,將查干湖水質穩定在Ⅳ類及以上標准。採取生物性措施,擴大濕地面積。

二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查干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保護力度,避免人類干擾,確保野生動植物正常繁衍。持續監測鳥類種群、數量,不斷提升鳥類棲息地生態環境質量。

三是發展‌可持續的生態旅游‌。嚴格限制與查干湖生態保護方向沖突的開發行為,規范旅游活動,確保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

四是加強‌綜合治理與科研支撐‌。不斷提升監測能力,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強化科研支撐‌。

“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

採訪對象: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委副書記、縣長,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白振宇

採訪組:在發展旅游產業方面,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白振宇:如今的查干湖,春有捺缽盛會,夏賞荷花映日,秋觀群鳥翔集,冬品漁獵文化。

多年來,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查干湖考察時的殷殷囑托,堅決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旅游產業實現三方面的變化:

旅游更旺了。2024年查干湖景區接待游客達44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8.72億元,與2017年相比均提升2.5倍以上。

招牌更亮了。2024年,查干湖景區成功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填補了吉林省西部5A級景區的空白﹔被文旅部列為“全國冰雪旅游精品線路沿線旅游點”﹔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西冰東雪”格局中“西冰”的核心。

活動更火了。冬捕節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支持東北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事活動”。2024年冬捕節期間(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2月28日),單日游客量達15.1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1.3億元,同比增長22%。

採訪組:查干湖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怎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旅游競爭力?

白振宇:查干湖創建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查干湖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有廣闊的湖面、豐富的濕地生態、四季各異的美景、傳承千年的漁獵文化。從古老的捕魚技藝到獨特的民俗風情,查干湖都極具魅力和特色。

怎樣把這些優勢轉化為長久的旅游競爭力?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推進的。

近年來,我們積極推進查干湖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游客服務中心、景點提升改造、生態研學中心等21個項目,並成立吉林查干湖生態旅游集團,持續完善旅游要素、承載功能。同時,深度打磨“四季查干湖”節慶活動,連續推出環湖馬拉鬆賽、A+級國際鐵人三項精英賽等精品體育賽事,查干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我們深入挖掘查干湖漁獵文化,開發漁獵文化體驗游,游客可以跟著漁把頭學習傳統捕魚技巧,參與冬季鑿冰捕魚等活動,沉浸式感受漁獵文化。

查干湖冬捕捕魚隊

查干湖冬捕捕魚隊

採訪組:生態保護是查干湖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怎樣確保查干湖的自然生態和漁獵文化得到妥善保護和傳承?

白振宇: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我們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到查干湖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直本著對查干湖未來負責的態度,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漁獵文化的傳承。在生態保護方面,近年來實施了查干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試點、生態水岸修復、濕地植被修復等20個項目。這些項目進一步暢通了“鬆花江—查干湖—嫩江”動態循環水系,累計還林還草還濕8萬畝。

在文化傳承方面,開發了博物館之旅線路,整合漁獵文化博物館、郭爾羅斯博物館、成吉思汗召等文化資源,整合歷史故事、文物資源、非遺項目等內容,打造出特色研學旅游線路,實現文物活化利用、文化傳承延續。此外,積極申報國家級關東文化(鬆原)生態保護區,支持文化企業研發文博文創產品,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採訪組:查干湖大力發展旅游業,對促進當地群眾就業、鄉村振興等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白振宇:近幾年,全國旅游經濟逐步回暖,吉林省冰雪旅游持續火爆,查干湖旅游也迎來“爆火”。

依托優質的生態旅游資源,查干湖帶旺了周邊餐飲、民宿等富民產業,沿湖村屯超過30%的群眾從事旅游及相關產業,年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1.2萬元左右增長到2024年的3.2萬元左右,年均增長約15%。

每年的冬捕期,“冰湖騰魚”的壯觀景象和味道鮮美的魚宴吸引來大批國內外游客。2024年查干湖冬捕節期間(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2月28日)漁業銷售額達8320萬元。

查干湖的“爆火”給周邊村屯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以臨近查干湖景區的西索恩圖村為例,這個村共有魚館、賓館、農家樂等營業場所81家,390人直接參與旅游行業,2024年全村接待旅游人數達1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200萬元。

採訪組:請談談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未來的發展藍圖。

白振宇: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查干湖考察時,希望鄉親們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查干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堅持走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始終牢記在心,忠實踐行,下一步將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規劃方面,立足查干湖資源稟賦與發展現狀,積極銜接國家、省、市“十五五”發展規劃,打造生態保護、旅游發展和產業布局協同發力的發展體系,進一步明確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實現生態、旅游、產業的有效互補與良性互動。

治理方面,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施治,嚴格落實《查干湖生態治理專項工程實施方案2.0版》。圍繞加強點源控制、面源截污、內源治理等6個方面,統籌實施生態補水、增殖放流等16項措施,持續提升查干湖治理能力。

旅游方面,按照“一主四全”(以查干湖為主,全員、全景、全域和全網協同發展)的思路,做優做大“四季查干湖”品牌,精心策劃開湖美食季、荷花音樂季、歡樂嘉年華、漁獵冬捕節等一系列文旅活動,高質量舉辦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等國省級體育賽事﹔打造低空觀光、特色夜游等消費新場景,將旅游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原標題 | 《“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干部群眾訪談錄》

原文刊發於2025年第14期雜志

記者 | 劉毅 陳文波 劉燁燁 鄭智維 朱浩銓

視頻 | 朱浩銓 李楊詩宇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體部

(責編:袁勃、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