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加油鼓勁(建言)

周漢民
2025年07月10日06: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中國企業走出去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部分。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企業走出去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對企業而言,走出去能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自身融入全球經濟趨勢﹔對國家而言,企業走出去能推動行業發展進步,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對世界而言,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於推動經貿等各領域互聯互通,支持全球經濟增長。

  近年來,我先后走訪了400余家企業,感受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澎湃大潮和積極意願。然而,有的企業也反映走出去並非一帆風順,面臨國際市場和自身發展的雙重挑戰:從國際市場來看,全球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難度加大。從企業自身來看,面臨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等諸多挑戰,存在創新能力不足、國際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需要從政策保障、法律保障、技術保障等多個層面加以支持。建議:

  加大綜合性政策的支持度。進一步健全企業走出去的管理服務體系,搭建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整合包括各行業主管部門、投資促進機構在內的相關制度政策以及來自駐外使領館、商協會等的信息資源,幫助企業更好了解東道國營商環境,防范海外投資風險。同時,支持和鼓勵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全球化布局,拓展跨境服務功能,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服務支撐。

  提供法治保障的強支撐。進一步推動雙邊投資協定和區域自貿協定,積極締結並嚴格遵守有關國際條約。此外,要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出發,從保障中國機構、企業、公民的合法權益入手,加強涉外領域立法工作,充分發揮中國法律在解決涉外法律糾紛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強與其他國家雙邊或多邊的法律交流合作。

  提升企業走出去的競爭力。引導企業順應時勢、守正創新,練就迎擊風浪的經驗和能力。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為例,這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體系,國際上的要求也日益嚴格。對此,政府要鼓勵行業協會牽頭,制定本行業的ESG披露標准,構建既具有國際認可度又具備中國特色的ESG實踐框架。與此同時,鼓勵企業通過應用數字化工具,更高效地進行ESG管理。此外,幫助企業參與國際倡議,與全球其他企業共同分享經驗,積極向國際社會傳達中國企業的ESG理念和實踐,提高透明度、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本報記者楊昊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0日 18 版)

(責編:白宇、衛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