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急難愁盼”優化政務服務

編輯部:
暑期將至,學生出境旅游需求激增,辦証大廳往往人滿為患。近日,山西省多地出入境管理部門創新推出“夜間學生辦証專場”,利用工作日夜間或周末時間,為學生群體提供錯峰辦証服務。這一舉措不僅緩解了高峰期排隊壓力,更體現了政務服務的靈活性和人性化。
長期以來,大多數辦事窗口遵循“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而學生、上班族等群體恰恰在這個時間段難以抽身。家長不得不請假陪孩子辦理証件,既影響工作,又增加了時間成本。山西的“夜間學生辦証專場”精准切入這一痛點,通過延長服務時間,讓辦証不再“擠破頭”,而是變成一件方便、高效的事情。
這一創新並非孤例。近年來,各地政務部門都在探索更靈活的便民服務模式。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部分政務服務大廳推行“早晚彈性辦”“午間不間斷”等舉措﹔深圳試點實行換發補發出入境証件“全程網辦”等,這些實踐表明,政務服務正在從“以部門為中心”向“以群眾需求為中心”轉變。
“夜間學生辦証專場”的意義不僅在於解決當下的辦証難題,更在於它傳遞了一種服務理念——政務部門需主動適應社會需求。過去,許多公共服務習慣於“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導致群眾辦事體驗不佳。如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開始運用預約制、錯峰辦理、延時服務等方式優化流程,這正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生動體現。
當然,這一創新仍有優化空間。例如,是否可以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讓更多群體受益?能否借助數字化手段,在線預審、智能填表等,進一步提高效率?此外,類似的便民舉措不應僅限於暑期,而應探索常態化機制,讓“特事特辦”變成“日常好辦”。
政務服務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山西的“夜間學生辦証專場”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嘗試。只要真正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政務服務就一定能找到更優解。期待更多地方借鑒類似經驗,讓政務服務更加貼心、高效,真正成為便民利民的“暖心窗口”。
記者梁婧於太原
2025年6月14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