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政務服務

開門問策 問計於民

2025年06月10日09:0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光明論壇】開門問策 問計於民

近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啟動。在媒體開設的“我為‘十五五’規劃獻一策”專欄中,來自基層和一線的建言讓人聽到了更多來自市井閭巷、田間地頭的民聲民意。

這種基層群眾熱情建言的氛圍,讓人不禁想起了一段佳話。2020年,“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征求活動,這是我國首次通過互聯網就規劃編制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留言100多萬條,有關方面從中整理出1000余條建議。來自內蒙古達拉特旗的村干部李電波以“雲帆”為網名,建言實施“互助性養老”,被黨中央採納,寫進了“十四五”規劃文件。這一事例是我們國家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例証,充分証明開門問策是匯集民意的有效手段。

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將群眾呼聲、專家建議和社會期待充分吸收,這是我們編制五年規劃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重要制度設計。我們黨通過編制“規劃”來治理國家,不僅是將黨的價值主張融入發展規劃,更重要的是要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即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通過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和方法,吸納進國家治理體系。

今年年初,湖南湘鄉的一位八旬老大爺偶然看到了立法征求意見的公告,聯想到自家的小孫子經常在小作坊、小攤販處買零食,衛生狀況堪憂,於是隨手在一張皺巴巴的紙上寫下了200來字的建議。這張紙條恰巧被社區干部看到,層層轉交,最終轉化為地方性法規。而這張字條的原件,也被“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湖南實踐展”收藏,成為中國式民主的鮮活例証。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古人所說的良政善治,其重要內涵就是要暢通民意的表達渠道,將民情民意納入決策考量的視野中,從而達到“上下同欲者勝”的效果。我們編制“十五五”規劃,也需要“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加強調研論証,廣泛凝聚共識,以多種方式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充分吸收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及時有效回應群眾需求和關切,讓規劃制定真正貼近民心、反映民意,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翻看“我為‘十五五’規劃獻一策”專欄,其中不乏富有建設性的聲音。例如,一位廣西網友留言:“建議沿邊地區公共服務窗口(如醫院、派出所)配備少數民族語言智能翻譯設備。”一位江蘇網友獻策:“建議推行全國統一的電子獻血証,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跨省通用。”還有湖南網友建言:“建議構建跨省協同的生育支持體系,建立‘候鳥家庭專屬賬戶’。”用心傾聽和認真評估這些鮮活的“金點子”,廣泛匯聚全社會的智慧,形成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高質量發展規劃,我們定能不斷開拓事業發展新局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打下堅實基礎。(作者:鐘超)

(責編:劉佳欣、張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